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梅姨”信息不屬實!廣東警方回應:“梅姨”身份與長相暫未查實

時間:2019-11-20 10:53:49    來源:新華網(wǎng)    

近期,一張呼吁大家尋找人販子“梅姨”的圖片在朋友圈廣泛流傳,引發(fā)全社會關注,廣東、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均有舉報及辟謠信息。廣東警方1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采訪回應此事。

“梅姨”身份與長相暫未查實

主偵“張維平拐賣兒童系列案”的廣州市公安局增城區(qū)分局主辦民警表示,“梅姨”這一稱呼最早出現(xiàn)在2017年初,當時警方抓獲了張維平團伙,據(jù)張維平供述其曾在2003年至2005年間拐賣9個兒童,均通過一名被稱為“梅姨”的女子介紹和聯(lián)系轉賣,并支付對方介紹費。

為核查“梅姨”情況,根據(jù)張維平的描述,廣州警方繪制了“梅姨”的第一張模擬畫像,并于2017年6月公開懸賞,但未獲得有價值舉報線索。

根據(jù)張維平提供的線索,警方摸排到一名疑似認識“梅姨”的男子,其自稱曾有一個叫潘冬梅(音)的女友,經(jīng)組織辨認,該男子與張維平均稱不認識,且無法證明潘冬梅(音)與“梅姨”為同一人。

應被拐兒童家屬多次要求,2019年3月,廣州增城有關部門派員陪同曾替被拐兒童畫像的外省退休警務人員找該男子對“梅姨”畫像。經(jīng)張維平辨認,第二張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

由于“梅姨”參與該系列案的線索屬于張維平指認,公安機關仍在進一步核查中。

目前各地出現(xiàn)的“梅姨”信息均不屬實

警方稱,除廣東外,近期湖南、四川、福建乃至新疆等地均有人舉報稱“梅姨”在當?shù)爻霈F(xiàn),后經(jīng)復核,均不符合案犯描述的“梅姨”身高、年齡、語言等綜合特征。

警方曾在2017年6月13日懸賞通報中稱,“梅姨”真實姓名不詳,2017年時約65歲,身高1.5米,講粵語,會講客家話,曾長期在廣東增城和韶關新豐地區(qū)活動。

2017年以來,警方曾對照此特征對叫“梅姨”(含同音字)的人進行大量數(shù)據(jù)分析、排查走訪,相關線索一一接觸、一一核實,但至今仍未取得突破。

目前,“梅姨”畫像的傳播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家長的恐慌,并給一些與畫像相似群眾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

警方表示,從張維平供述的情況看,“梅姨”是一名中間介紹人,負責為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聯(lián)系“買家”,通過收取介紹費非法獲利。社會公眾對所謂“梅姨”信息不必恐慌,歡迎各界人士積極提供相關線索,協(xié)助警方盡快破案。

警方將繼續(xù)積極開展尋找其余7名兒童下落

11月13日,廣州警方通報,“張維平拐賣兒童系列案”有了新進展,兩名被拐兒童被找回,并組織了家屬認親。

警方表示,此類案件因作案隨意性較強、痕跡物證少,且在當年條件下缺乏視頻監(jiān)控等技術,破案解救難度較大。

為此,廣東警方推出DNA尋親綠色通道,免費就近為求助者服務。2009年至今,廣東警方通過全國打拐DNA信息系統(tǒng)已找回被拐或失蹤人員1000余人。

此外,依托智慧新警務技術,警方不斷縮小被拐兒童的查找范圍,對疑似對象逐一摸排走訪。2018年以來,廣東共找回16名被拐十多年的兒童。

廣東警方鄭重表示將繼續(xù)積極尋找其余7名兒童下落,嚴厲打擊拐賣犯罪。新華社記者毛鑫

關鍵詞: 梅姨長相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