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guān)注 > 正文

玉樹少年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藝術(shù):拉近“心”距離 今日最新

時間:2023-06-04 09:46:16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朗誦一首描寫自己家鄉(xiāng)的詩,參觀一次大學校園,和民樂團一起演奏……6月2日,來自青海玉樹的40名藏族青少年走進中央民族大學和中央民族歌舞團,感受歷史與未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心與心的交流和碰撞。


(資料圖片)

這是由中國新聞社、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京援青指揮部主辦,中國新聞網(wǎng)承辦,中新公益協(xié)辦的“三江源·北京情·中國心——青海玉樹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動中的一項。

圖為孩子們在中央民族大學座談交流。富田攝

一次與歷史、文化的對話

對40名來自青海省玉樹州兒童福利院的藏族孩子來說,這是難忘的一天。

很多人第一次走進大學校園,參觀校內(nèi)的圖書館、美術(shù)館以及民族博物館,孩子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好高的樓,好漂亮的噴泉”“圖書館有十幾層,借書要掃描”“這個民族的衣服好像一只鹿”……

圖為一個藏族女孩抬頭望向書架。富田攝

這群來自遠方的小客人,也把他們本民族的文化帶到這里。

“這幅畫畫的是我們藏族,因為有哈達?!痹趨⒂^校內(nèi)美術(shù)館時,扎巴江才指著墻上的油畫對記者說,哈達代表純潔,獻哈達代表祝賀。他說,他覺得藏服是最漂亮的。

圖為孩子們在參觀民族博物館。富田攝

在民族博物館看到藏族的傳統(tǒng)服飾時,16歲的女孩鬧增拉毛告訴記者,傳統(tǒng)的藏族耳環(huán)很大很重,女孩們會用茶葉梗塞到打好的耳洞中,防止它閉合。

玉樹州兒童福利院的老師白瑪拉毛則分享了當?shù)卮蚨吹膫鹘y(tǒng)方式:“藏族女孩一般七、八歲就會開始打耳洞,用鋁線壓耳垂,今天壓一下,明天壓一下,慢慢耳洞就出來了?!彼f,藏族的傳統(tǒng)配飾很漂亮,女孩們會把珊瑚、綠松石戴在頭上,天珠掛在脖子上。

圖為藏族青少年們參觀美術(shù)館。富田攝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shù)學院教師姚瑤作當天美術(shù)館的講解,接觸孩子們后,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淳樸的眼神。姚瑤說,這次參觀的展覽里匯聚了各種各樣的民族題材,她希望孩子們能在本民族之外,看到還有這么多的生活方式,還有這么多的風土人情。

在中央民族大學知行堂內(nèi),孩子們還觀看了格薩爾王動畫電影《雪域少年》。格薩爾王是一位被傳誦千年的藏族傳奇英雄形象。14歲的男孩乃美才仁說,他知道格薩爾王的名字,但通過電影才真正了解他是什么樣的人。

“勇敢的英雄”,乃美才仁如此形容,他認為格薩爾王身上最值得學習的品質(zhì)是“堅持”,未來,他也想成為這樣的男子漢。

圖為孩子們觀看電影《雪域少年》。富田攝

一次拉近距離的交流

“老師說,我們青海是個好地方,我很開心?!?4歲的電周松保說:“青海有大大的草甸,有格薩爾王,有通天河,歡迎大家來玩。”

當天,孩子們在中央民族大學與師生進行了分享交流。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以格薩爾王、通天河、賽馬會為話題,迅速拉近了和孩子們的距離。

圖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在跟孩子們交流。富田攝

在交流中,蒙曼給孩子們講述了漢藏民族的交融故事。提到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關(guān)于青海的詩,14的男孩阿斌熟練背誦出這首描寫自己家鄉(xiāng)的古詩《從軍行七首 其四》。

阿斌說,和老師交流非常開心,知道了足球在中國發(fā)展的淵源,而他自己最愛的運動就是踢足球,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到北京求學。

圖為藏族青少年在中央民族大學參加座談會。富田攝

“老師說我們青海這邊環(huán)境優(yōu)美,她在夸我們家鄉(xiāng)的時候,我覺得非常自豪?!濒[增拉毛說。她是孩子們中的大姐姐,也是老師口中的學霸,這次北京行,她最期待的就是來中央民族大學參觀。鬧增拉毛說,她希望能考上一所好大學,“最好能在武漢或者四川”,當一位好法官。

四年級的小姑娘旦增卓瑪也立下了一個小目標:努力學習,數(shù)學考到95分,成為一名老師,以后來這里教數(shù)學。

圖為孩子們參觀美術(shù)館。富田攝

“我們交往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身上原來有那么多優(yōu)點?!泵陕J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常來常往,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祖國這么大這么美,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么好,慢慢地潛移默化,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jié)在一起。

“孩子代表著未來,如果孩子們的心都走在一起了,那么我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會做強做牢。”她表示。

圖為孩子們與舞蹈演員互動。富田攝

一次歡樂、暢快的互動

當天,孩子們還來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團。來到這里,不少藏族孩子的眼睛都亮了,也笑了起來。

在這里,孩子們與中央民族歌舞團民樂團的老師一起合奏《我和我的祖國》,還跟他們學習、體驗馬頭琴等民族樂器。

“誰想試試?”民樂團的老師讓孩子們自告奮勇來做樂團的指揮。14歲的成來文毛帶著羞澀走上前,樂團老師告訴她,這個“樂器”看似很簡單,拿著個棍子在揮,但所有人演出的速度、力度、以及音樂的表現(xiàn),全都集中在這個小棍上。

圖為孩子們觀看演出。富田攝

“你一揮,就會響。”一來一回的嘗試,讓成來文毛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演員,和藝術(shù)的這次親密接觸,讓她的夢想變得更加堅定。

在演奏過程中,孩子們接過民樂團老師遞來的樂器,好奇地搖搖、拍拍,努力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沒拿到的就用手比劃。阿斌是最先拿到樂器的孩子之一,還沒等老師教,他就開始擺弄了。音樂的種子,或許也正在這些“小小少年”心里發(fā)芽。

圖為孩子們與舞蹈演員互動。富田攝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劉石泉看來,這次活動很有意義,能夠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生活除了大山、雪地、還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還有火車、飛機,他們以后的人生除了放牧種地,也可以當飛行員、運動員,對于他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成長過程?!彼f。(袁秀月 劉越 李曉喻)

關(guān)鍵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