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獨家焦點】尋跡知青郵局 傳承為民精神

時間:2022-10-12 17:48:40    來源:中安在線    


(資料圖)

群山連綿,茂林修竹,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qū)譚家橋鄉(xiāng)境內,黃山茶林場是老一輩上海知青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們遠離城市,在此開啟了采茶、農耕生活,數年間接續(xù)播撒著青春和熱血,體悟著艱辛和困苦,而一座郵局專門為其設立,成了當年知青們最常去的地方,“知青郵局”由此成為一代人的懷舊符號。

黃山茶林場的前身是安徽省地方國營黃山茶林場,始建于1955年,隸屬安徽省公安廳,屬勞改農場性質。1965年10月,上海市花了300萬元,通過購買的辦法,將茶林場收歸其管理。是年12月,建立上海市黃山茶林場,隸屬于上海市農墾局。

從1968年開始,一批又一批的上海知識青年陸續(xù)到來,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揮灑青春汗水,在最高峰時,在黃山茶林場工作和生活的上海知青和他們的家屬有1萬多人,號稱“一萬知青、十萬大山”,這里也因此留下了“安徽小上?!钡拿雷u。

秋風起,秋意濃,踏上這片上海在安徽的“飛地”,不同于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風格,一幢幢別致的“小紅樓”半遮半掩在高大蔥翠的梧桐樹間,盡顯濃郁的小資風情。據這里的老人介紹,在那個物資貧乏、生活艱難的年代,上萬名上海知青來到這里,用智慧和辛勞讓鄉(xiāng)野沃土充斥著生機與活力,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批知青回滬后,只有少量的人選擇留在這里,“茶林場以前主要是種植茶葉、林木為主,黃山毛峰尤為出名,如今還有員工近300人,是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上海域外國有農場企業(yè)?!?/p>

王翠萍對昔日黃山茶林場的繁華景象還記憶猶新,她于2006年調動到茶林場郵政支局擔任支局長,親眼見證著這里一點一滴的變化,“那時百姓用郵需求高,郵局里主要提供包裹寄遞、郵件投遞、匯款、電報等業(yè)務,有十幾名員工哩!”上海市黃山茶林場郵電所建于20世紀60年代初,是農場連隊知青與家人書信聯系和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1980年改為郵電支局,現為茶林場的郵政支局。

彼時,一封封知青家書在郵政人的手中傳遞,跨越山海,遙寄鄉(xiāng)思;如今,茶林場凝聚了一代知青難忘的“鄉(xiāng)愁”,郵局也因此成了“網紅打卡點”,引得不少上海人故地重游、追憶往昔。

“我爸爸也是郵政人,現在我退休了,丈夫在茶葉公司下崗后受郵政幫扶成為茶林場郵政支局的營業(yè)員,這一干就是二十年......”王翠萍感慨道,時光荏苒,事過境遷,郵局里只有丈夫江明和另外一名投遞員在崗,為退休的農場職工和8個自然村共計2000多人提供普遍服務,“這里的人少了,業(yè)務量自然也少了,但是我們還會在這堅守下去?!?/p>

于王翠萍而言,甘心將青春芳華奉獻鄉(xiāng)野,是一名老黨員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入黨初心,而從妻子手中接過服務百姓的“接力棒”,江明同樣無怨無悔,他表示,傳統業(yè)務雖然萎縮,但茶林場郵政支局正在積極謀劃轉型之路,“在茶林場不斷豐富產品業(yè)態(tài),大力發(fā)展特色旅游業(yè),著力構建海派知青文化特色小鎮(zhèn)的背景下,郵政支局已經更名為‘知青郵局’,郵局內售賣主題明信片、郵冊等,受到游客、特別是老知青的歡迎。 ”

最后,談及未來的打算,夫妻二人神情堅定,“我們不會走,在這里大半輩子,對人對事早有感情了?!彼自捳f,“落葉歸根”,原來他們的根已經深深扎在了這片土地上。(記者 張宇佳 實習生 陳子洋)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