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18家機構分享33.6億美元QDII新增額度 公募系戰(zhàn)勝券商系

時間:2020-09-25 09:39:26    來源:證券日報    

作為海外投資的主要渠道之一,QDII的額度擴容和業(yè)績表現均頗受投資者關注。

據外匯局最新披露的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顯示,截至9月24日,QDII額度已增至1073.43億美元。9月22日,外匯局共向18家機構發(fā)放QDII額度33.6億美元,包括券商及券商資管子公司(以下統(tǒng)稱“券商”)、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信托公司。同時,還有5家機構初次獲批QDII額度,合計8.5億美元。

從年內有數據顯示的公募基金及券商系QDII產品的業(yè)績來看,券商系整體業(yè)績不敵公募系。今年以來,公募系QDII以3.88%的平均收益率,暫時“領先”平均收益率為-2.71%的券商系QDII,更有6只公募系QDII收益率超過60%。

5家機構初獲QDII額度

合計8.5億美元

隨著國內投資者對境外投資需求的日益增長,2018年4月份,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再啟QDII額度審批,之前被“凍結”3年之久的QDII額度終于“解凍”。當時被凍結時,QDII額度為1015.03億美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23日,QDII額度已增至1073.43億美元,歷經兩年多額度增加58.4億美元,僅今年9月22日一天就發(fā)放33.6億美元的額度。

《證券日報》記者比對前期審批情況表后發(fā)現,在今年9月22日新獲QDII額度的機構共有18家,其中包括:嘉實基金、博時基金等11家基金公司,獲批QDII額度22.3億美元;招商資管、國泰君安資管、中信證券等5家券商系機構,獲批QDII額度8.5億美元;另外還有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中郵理財)和1家信托公司(興業(yè)國際信托),分別獲批2億美元、0.8億美元的QDII額度。在這18家機構中,銀華基金獲批的QDII額度最高,達到3億美元。

從累計獲批QDII額度來看,證券類機構是獲批額度最高的類別,合計批準額度為499.6億美元。其中,累計獲批額度最高的為華夏基金,達到36.5億美元;券商中獲批額度最高的是中金公司,為22億美元。銀行類機構合計批準額度為150.4億美元。其中,累計獲批額度最高的為匯豐銀行(中國)、花旗銀行(中國),均為34億美元。此外,保險類機構合計獲批額度為339.53億美元,信托類機構合計獲批額度為83.9億美元。

在9月22日獲批QDII額度的18家機構中,中郵理財、興業(yè)基金、萬家基金、東證資管、德邦證券等5家機構均為初次獲批,合計獲批8.5億美元。其中,前4家獲批額度均為2億美元,德邦證券獲批0.5億美元,。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外匯局啟動新一輪QDII額度發(fā)放,需要置于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大視野下來審視。在目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穩(wěn)預期成為重中之重。無論是設立自貿區(qū)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推進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渠道整合等舉措,還是面向境內機構重新啟動QDII擴容,都昭示了我國繼續(xù)深化資本層面雙向開放的決心,這是用實際行動對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的詮釋,對于糾正國際上關于內循環(huán)的錯誤認知以及相關不良雜音是一種有力回應。”

“面對中美科技摩擦對我國產業(yè)升級帶來的不利影響,強化自主創(chuàng)新、筑牢經濟安全底線是當務之急。但我們也必須清醒意識到,在新一輪長技術革命周期的早期階段,科技創(chuàng)新以及由此衍生的商業(yè)創(chuàng)新,內蘊一定的風險性。加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力度,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專業(yè)化的國際資本,倒逼國內資本市場改革。除了分攤風險外,還能以發(fā)展中的利益綁定打造新型命運共同體,破解逆全球化過程中的階段性困局。另一方面,鼓勵境內合格投資者加大海外資本市場投資力度,也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分享時代紅利,通過分散投資對沖國內科技創(chuàng)新的風險。”陳端對記者表示。

現有QDII業(yè)績PK

公募系戰(zhàn)勝券商系

對于投資者來說,為了不受央行每年每人5萬美元換匯額度的限制,可以選擇QDII產品進行海外投資。作為海外投資的主要渠道之一,QDII投資范圍主要包括海外證券市場的貨幣市場工具、債券產品、掛牌交易的股權產品、登記注冊的公募基金、上市交易的金融衍生品。

從年內有數據顯示的公募基金及券商系QDII產品的業(yè)績表現來看,基金系QDII明顯優(yōu)于券商系QDII。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共有271只QDII產品在運行,平均收益率為3.88%。其中,有6只產品收益率超過60%,共60只產品收益率超過20%;有147只產品年內錄得正收益,占比54.24%。收益率排行前三位分別是富國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旗下產品。

與基金系QDII相比,券商系QDII的產品設置非常小眾,數量也稀少,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化持續(xù)加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數據可查的8只券商系QDII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2.71%,在券商各大類集合理財產品中業(yè)績墊底。其中,“光大全球靈活配置型(QDII)”表現最佳,今年以來收益率為32.61%;其余7只產品全都虧損。作為國內首批獲得QDII業(yè)務資格的券商,光大證券于2011年發(fā)行的“光大全球靈活配置型(QDII)”到現在已運作9年之久。

配置QDII產品的意義何在?國金證券分析師楊舒分析認為:“在不確定性沖擊具有深度和廣度的背景下,把握當下的確定性和多元化分散風險,已成為基金投資的重中之重。建議投資者充分發(fā)揮QDII可覆蓋海外多元化細分市場資產的優(yōu)勢,在歐美股市中的科技、醫(yī)藥、黃金資產等領域甄選績優(yōu)品種,增強基金組合資產配置的多樣性,豐富收益來源,并通過均衡搭配實現跨市場分散風險。”(記者周尚伃)

關鍵詞: 公募 券商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