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學了四年新聞,我最終當了一名鄉(xiāng)村老師_世界播報

時間:2023-04-24 12:38:25    來源:貞觀    

前一段時間頻頻刷到西安事業(yè)單位進高校招聘的視頻新聞,點開一看密密麻麻全是人,而且不是公費師范生就是碩士研究生,網(wǎng)友紛紛評論太卷了。我想,如果我置身其中,就憑普通二本的身份,怕是一份簡歷也投不出去。

這幾年來,大學畢業(yè)生越來越多,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越來越難,導致考編越來越熱。每每看到這些消息,我總會慶幸,幸好自己上岸了,哪怕現(xiàn)在干的工作和我大學學的專業(yè)風馬牛不相及。

高三那一年,也不知道是我的哪一根勁不對了還是魂不歸位了,成績一向四平八穩(wěn)的我,一下子從班級的中上游掉到了末尾,退步了很多,而且往后的日子,無論我再努力也沒有游回原位,自然而然的我的心理也就發(fā)生了變化,可謂心灰意冷,不再掙扎,一切聽天由命。


(資料圖)

■?高中的教學樓

2012年高考結(jié)束,意料之中,我只考上了陜西省內(nèi)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

當時的我,雖然考得不好,但已經(jīng)身心俱疲,也不想補習,只知道終于擺脫了高考的苦海,但是對未來根本沒有任何規(guī)劃,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身邊也沒有什么指導的人,所以在報考專業(yè)時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傾向性,只能在有限的分數(shù)下、在少的可憐的幾個文科專業(yè)里填了幾個能保證自己不掉檔的專業(yè),然后稀里糊涂的在一所師范院校學習了新聞學專業(yè)。

記得錄取通知剛剛下來那會兒,有一天晚上在學校操場上遇到了很多同班同學,互相聊起了學校和專業(yè),大家都說這個專業(yè)挺適合我的,因為我表達能力不錯,也挺會寫東西的。

也不知道是晚風過于溫柔還是年少過于無知,當時聽同學們這樣說我突然有了一種意氣風發(fā)之感,因成績不理想帶來的郁悶一掃而過,還挺為自己慶幸開心的,同時心想:要是當時被我腦子一熱跟風填的第一專業(yè)會計學錄取,我估計會被折磨死,對于數(shù)字我的腦子完全就是一團漿糊,幸好那幾年會計學比較熱門,我的分數(shù)不夠被錄取。

進入大學之后,真正開始上課學習專業(yè)知識了,專業(yè)課上學新聞史、練習寫簡訊、學習攝影攝像、排版剪輯……這些課程內(nèi)容大部分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攝影我特別感興趣,覺得能用相機記錄美好的瞬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歡寫新聞稿,學習了新聞怎么寫之后,我才知道原來平時我感懷抒情寫的那些東西根本和要求必須真實敘事的新聞稿是兩碼事兒。新聞寫作課上為了真實且吸人眼球,小到一個新聞標題都要反復修改,這種對瑣碎細節(jié)的斟酌和嚴謹程度讓我抓狂,當時我隱隱覺得自己或許并不適合成為一個新聞從業(yè)者。

大三下半學期,為了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從事新聞工作,暑假我和舍友去了學校附近的一家華商報實習。當時帶我的男老師是負責政府這個板塊的,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忘記他姓什么了,只記得他胖乎乎的,人挺好。帶舍友的女老師是負責都市生活這一板塊的,姓邊,人也很和善。

正式開始實習生活后,我所能做的工作漸漸明晰。沒采訪的話,我一般留在報社接聽電話,登記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打到報社的都是一些鄰里之間互相占用土地之類的電話,這種糾紛往往很難處理,新聞價值不大,所以我們一般很少去實地采訪。有采訪的時候,我就跟著師傅每天去政府機構(gòu)聽領(lǐng)導開會、記筆記、拍照。回報社之后師傅寫稿件,讓我看以前的新聞稿件學著自己寫。說真的,我對政府類新聞稿件真的一點兒興趣都沒有,覺得太枯燥乏味了,而舍友吐槽自己跟的都市生活新聞這塊也整天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很沒有意思。

舍友的師傅邊記者比我們只大了一兩歲,進入報社也才剛剛一年,每次寫完稿件都會被站長一頓痛批,我和舍友聽著聽著就彼此對望,眼神兒傳達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邊記者好慘,報社也不好混啊?;焓熘笠粏栠呌浾?,她的工資才兩千多,望著跑新聞跑得又黑又疲憊的邊記者,我和舍友的心涼了半截。

就這樣,實習的一個月過去了,原本白皙的我和舍友除了曬黑之外,在報社連一篇獨立的采訪稿都沒有完成。實習結(jié)束,我覺得記者工作跟我此生緣分已盡,在后來的找工作經(jīng)歷中,我再也不想踏進和新聞相關(guān)的單位大門。

2016年夏,我畢業(yè)了,其實那段時間正是新媒體興起的高峰期,我完全可以進入這個賽道,但是沒有考慮清楚的我又一次錯過了這個機會。

畢業(yè)第一年,我跑到一所公立學校當了一年代課老師。那是陜南老家山區(qū)的一個學校,工資一個月只有一千六百元,但是父親一心想我穩(wěn)定,覺得以后我可以慢慢考,非要我回去。

按照我原來的計劃應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回老家的,但當我在西安一家做圖書的單位干了三個月之后,加班以及一個對我要求苛刻的中年女領(lǐng)導稀釋了我留下的勇氣,我原來無堅不摧的決心在現(xiàn)實面前變的不堪一擊。雖然這是一份月薪三千五的工作,但是我卷了三個月就卷不動了。原來山外的世界這么累??!在這個檔口正好父親催我回家,我想,那就回去吧!

去那個學校之后,樸實的父親還對學校的領(lǐng)導千恩萬謝,覺得我能干上這份工作不容易。后來我才知道,考編名額給的少,山區(qū)的老師流失量也大,年年都缺人,只能招聘臨時的老師代課,而且因為工資低且在山區(qū),一般很難招到人。

學校離我家不遠,開車需要半個小時,每次都是從城里上來的老師路過我家再把我捎到學校。那個時候,我剛剛畢業(yè),對社會根本沒什么認識,雖然在學校一周要帶二十六節(jié)課左右,還要手寫教案,但是因為面對的是一群純樸可愛的山區(qū)小學生,加之同事們相處的都不錯,我覺得過的還挺開心的。

干了一年之后,第二年我沒有考上老師,就從學校辭職了。我走的時候?qū)W校的領(lǐng)導并沒有挽留。等第二年開學又缺老師了,領(lǐng)導給我打電話讓我回去。我告訴他我已經(jīng)在西安上班了,把房子都租了,根本不可能回去。他仿佛沒有聽見一樣繼續(xù)讓我回去,他的單調(diào)勸說耗盡了我的所有耐心,最后了他還在問我為啥不回去?我沒有辦法只好實話實說,表明工資太低了,他這才沉默下來、不再強求。

其實有時候我很矛盾,一方面我覺得當代教那一年我過的很平靜,每天無憂無慮,沒有什么煩惱。另一方面我又覺得當時的我太窩囊,畢竟一年下來不算花銷我才賺了一萬六,真的還不如在西安端盤子掙錢。重點是那一年,我過得真的很無聊,你想想,周圍全是成了家有了孩子的中年人,就我一個年輕人。我感覺自己還沒有見識過這個世界的繁華,又被打回了原來的小山村,內(nèi)心其實格外不甘心。

后來我就來西安了,來西安之后迅速找了第二份工作,也是在一家輔導機構(gòu)當老師,當時工資三千左右,其實并不高,但是對比代教的一千六我又覺得還不錯了。而且在這個教育機構(gòu)是真的閑,當時周一周二休息,周三到周天上班,周內(nèi)上班其實就是讓你備課、練課、磨課,時間全部屬于你自己,我一個同事就在這一年抓緊時間學習,然后通過了普通話和教師資格證。

■?公司團建

干這一份工作,我的同事也都是剛畢業(yè)或者畢業(yè)一年的,我們迅速成為了好朋友,經(jīng)常下班了約著一起玩,過的很開心。

本來我還打算長久干下去,但是第二年老板并沒有說漲工資的事情,于是我們也就相繼離職了。這大概是我最快樂的一段上班經(jīng)歷了,雖然這一年我也沒有掙下錢,但是窮歸窮,快樂是真的快樂。

隨后兩年,我覺得我不想再在教育這行發(fā)展了,想著自己平時也挺喜歡寫東西的,于是我決定轉(zhuǎn)行文案編輯。

當時公司給的錢比教育機構(gòu)高了一些,有三千五到四千多,這和業(yè)績掛鉤,寫的稿子越多,工資也就越高,當時我一個小伙伴特別能寫,每個月能拿五千多。

這個工作就是特別累,壓力比較大,要和客戶也就是平時說的甲方磨。有的甲方比較好說話,要求明確,稿子一兩次就過了。有的甲方每每腦洞大開,按照他們的要求寫了,又讓把稿子改來改去,最后改的面目全非再給你說不要了,遇到這種甲方真的讓人無語,而且當時我們實行單休,周末一天假時間根本不夠用,往往感覺人還沒有休息好,第二天又要去上班。

也就是在干編輯這兩年,我感覺到了一種深深地疲憊,失眠的夜晚、起不來的早晨、等不到的公交、無休止的加班、永遠挑刺的甲方、施壓的老板、停滯不前的能力、狂掉不止的頭發(fā)……總之,事業(yè)一片灰暗、未來不見希望,我對生活產(chǎn)生了一種絕望。

那個時候,我常常在想,我的同學們都過得挺好的,人家為什么能找到比較稱心的工作呢?我到底是哪里不行了?試錯這么久,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種強烈自我懷疑產(chǎn)生的絕望,讓我變得非常壓抑,就好像岸上全是人,而就我一個不會游泳還掉到了海里干撲騰,呼喊聲還沒從喉嚨喊出,海水已經(jīng)沒過了我的腦袋。

那時我頻繁想起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的那一段話: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jié)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

在工作問題上,我感覺孤獨又絕望。

可能是因為自畢業(yè)之后,我就一直帶著一種對未來的迷茫,所以那幾年,我一直都是一邊工作一邊考編,我學的新聞學專業(yè),公務員崗位其實招新聞的幾乎每年都有,但是競爭太大了,我選擇放棄,我把目光瞄準了教師崗位。

當時因為確定想走教師這條路,又因為專業(yè)的限制(一般考老師都會限制師范專業(yè)),我真的都把腸子悔青了,整天都在問自己是腦子抽風了報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它是不香嗎?可見人總要為自己年少無知的錯誤選擇而買單。

在這里要奉勸那些還在高中的小朋友們,高考一定要選好專業(yè),自己不知道的話,可以咨詢家長、老師、甚至更多專業(yè)人士,但是一定不能盲目,不然以后哭死都無濟于事。

在這種條件下,我只能報考戶籍地的特崗老師,因為這種崗位一般都是針對山區(qū),所以專業(yè)限制稍寬松一些。為了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我又一次違背初心選擇了大山。

2017年那一年,我并沒有飽受社會的摧殘,所以沒有好好努力,理所當然的沒有考上老師,不過當時我并沒有太傷心。

到了2018年和2019年,在小單位累死累活掙不了幾個錢之后,我對考試真的特別重視,一天學三四個小時,書翻來覆去背了好幾遍,復習的特別扎實,兩次都進入了面試,但成績又都是進面人里邊的吊車尾。第一次進面后我去嘗試了一把現(xiàn)場講課的過程,但一比三的最終錄取率,逆風翻盤的概率實在太小,也沒有奇跡發(fā)生,我還是沒有考上。在我第二次進面之后,看著吊車尾的成績,我郁悶到直接連面試都沒有參加。

2019年那次考試,對我打擊挺大的,因為當時我真的很認真,而且總結(jié)復盤了2018年的失敗的一些經(jīng)驗,我真的沒有想到還會差那么幾分,就這幾分又讓我在西安多顛沛流離了一年。

2020年的考試,我再次分析了前幾次考試失敗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后知后覺的意識到了問題。大學雖然在學新聞學的同時,我們也學習了一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知識,但是畢竟沒有系統(tǒng)學習的同學專業(yè)知識全面,意識到這一點后,我看了很多大學語文方面的書籍,扎實復習的同時更有著重點的去背誦一些知識點。

終于,這一次考試,我在進面的人里邊考得比較靠前了,參考并學習了網(wǎng)上的面試視頻,自己在家準備了幾天面試的講課,試講之后我終于順利考上了老師。

■?在原來的高中參加筆試

2020年的8月份,應該是我畢業(yè)之后,近乎迷茫逼仄的青春歲月中,最放松的一個月了,因為我終于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歸屬——成為一名正式的老師,哪怕這份工作它在山溝溝里。

盡管這份工作也有很多不那么美好的地方,但可能因為有了之前的幾段工作經(jīng)歷,我反而成熟了,因為我覺得,不管是當老師還是干別的,沒有一份工作是輕松的,到哪里不是浪浪山呢?

結(jié)尾

學了四年新聞,換了幾份工作,經(jīng)過幾番折騰,我最終成了一名老師。其實我很想用導航上的一句雞湯“今天走過了所有彎路,明天人生盡是坦途”結(jié)尾。但實際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經(jīng)歷了社會和現(xiàn)實的敲打,在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殘酷、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后,才會明白,人生本就是坑坑洼洼,哪有什么坦途?

不過現(xiàn)在反思我的求職經(jīng)歷,就是人一定要早早確定好自己干什么,選好賽道并且持之以恒去努力。我的很多同學雖然畢業(yè)之后也沒有從事和原專業(yè)相關(guān)的工作,但是他們選擇了某一行,一直持續(xù)干下去也收獲了不錯的發(fā)展,所以人還是要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和能干什么,而不是像我當時盲目地亂跳槽,沒有在某一方面深耕當然也就不會有收獲。

人生是曠野,也是軌道,關(guān)鍵看你怎么走。青春就這么幾年,試錯的成本注定是高昂的,沒有幾個人耗得起,不過幸好最后我還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然現(xiàn)在的我,可能就在某個廠子里哼哧哼哧擰螺絲釘呢!

作者 |?小熊貓?| 陜西人

關(guān)鍵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