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每日簡訊:昆明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以民族民間文化為媒 講好云南故事

時間:2022-11-01 15:38:38    來源:云南網    

云南網訊(記者龍彥)孟加拉國的面具臉譜、馬來西亞的剪紙風箏、印度的蠟染手工拓印板、泰國的刺繡……近日,走進昆明市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內,展柜里琳瑯滿目陳列著各國藝術家贈送的工藝美術作品。一件件充滿異域風情、風格迥異的作品背后,見證著盤龍區(qū)近年來在對外文化交流中進一步發(fā)展的印跡。

工藝美術作品


【資料圖】

據介紹,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始創(chuàng)于1995年,自2007年起,進一步注重和加大了民族民間文化創(chuàng)新的力度。“建立對外文化交流。”是傳習館的重要工作之一,多年來,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積極踐行文化“走出去”倡議,與韓國、美國、英國、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德國、法國、俄羅斯、埃及、日本等國家相關文化機構開展深入的文化交流,在提升中國和云南文化親和力、吸引力的探索中做出積極貢獻。

工藝美術作品

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致力于傳播剪紙、面塑、皮雕、根雕、篆刻、烙畫、風箏、臉譜、刺繡、竹編、扎染、金屬工藝等云南民族民間工藝,通過教學授課、展示展演、論壇交流、手工體驗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讓外國友人全方位體驗中國文化和云南文化的魅力和內涵。

活動現(xiàn)場

“我們到國外做文化交流,當地政府和民眾都很重視,當地人覺得機會難得,參加活動都特別認真。”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館長王仲德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傳習館內陳列的各國工藝美術作品每一件都是“以心相交,成其久遠”的最好印證。

王仲德回憶,2003年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首度與韓國開展了民族民間文化的交流活動,自此打開了傳習館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而這個“窗口”凝聚了盤龍區(qū)無數匠人的心血。

活動現(xiàn)場

“每一門民族民間手工技藝的背后,都閃現(xiàn)著手工藝人的心血與智慧,在不斷的挖掘、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傳習館通過主題性創(chuàng)作,讓傳統(tǒng)手藝既保留了古老文化的‘魂’,又在創(chuàng)新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賦予了民族民間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蓖踔俚卤硎?,近年來傳習館創(chuàng)作了《時代的腳步》《我們的節(jié)日》《茶馬古道》《民族團結跟黨走》等眾多大型主題的工藝作品,生動展示了豐富的云南民族文化,再現(xiàn)了云南絲綢之路的自然風貌,反映了中國云南與周邊國家長久以來的文化交流。

2020年,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被昆明市委宣傳部、昆明市文聯(lián)授予“昆明市區(qū)域性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傳習館通過直播連線、線上授課、線上展覽、視頻錄制等方式,進一步把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云南民間藝術傳遞給更多的國際友人。

近年來,盤龍區(qū)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為保留住更多的民間工藝還積極參與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課題,通過實地走訪、整理編撰了《中國民間剪紙傣族卷》《中國唐卡集成迪慶卷》《云南百家工藝流程等著作,進一步挖掘了云南民族民間工藝流程和第一手材料,最大程度還原和保留了云南傳統(tǒng)手藝的文化厚度,只為更好地講好云南民族民間文化故事。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