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廣南那灑鎮(zhèn):“一棵菜”帶活一個村

時間:2022-03-17 15:26:29    來源:云南網    

三月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那灑鎮(zhèn)貴馬村,山清水秀,春意盎然。走進貴馬村河畔1000畝連片的農田,一墑墑整齊劃一的蔬菜地映入眼簾。噴灌頭正勻速旋轉為土地調墑,有的蔬菜剛長幼苗,有的卻已含苞等待采摘;村民們有的正搶抓農時忙著采收,有的搬裝外運卡車,有的推箱進入冷庫,有的駕駛農用車在農耕路上穿梭……宛如眾人齊繪一幅“春耕圖”。

連片的農田

2019年,那灑鎮(zhèn)成功引進云南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落戶貴馬村實施蔬菜種植產業(yè)扶貧項目。近3年來,當地鎮(zhèn)黨委政府按照“公司+基地+新主體+新平臺+合作社”的發(fā)展思路,致力將貴馬村打造為“一村一品”產業(yè)振興示范村,讓“貴馬菜”擠進了大灣區(qū)的“菜籃子”。蔬菜產業(yè)讓該村產生了巨變,也切實感受到一棵菜給一個村帶來的“四射活力”。

建設產業(yè)基地,需要規(guī)模經營,必須流轉土地。而土地是農民的一切,依山傍水的世居壯族同胞更把土地視為“命根子”。“雖然務工掙錢,單靠打工不能善終,土地是我們最后的依靠,誰給我們保障?”“倒了田埂,并了田塊,今后我們土地怎么劃分?”“公司倒閉,人跑地空,一個爛攤子,我們找誰?”一系列擔憂隨之而來,土地流轉實屬不易。

連片的農田

為此,那灑鎮(zhèn)黨委政府組建起工作專班,深入村寨做思想工作,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給群眾算收入賬,并作承諾;組織公司方與群眾面對面商談地租,進一步明確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等權利義務關系,打消群眾最初對“公司垮臺、老板跑路、土地弄丟、田塊撂荒、租金泡湯”等各方面的顧慮。最終,村民們在土地流轉合同上簽印,完成了基地建設的關鍵一步。

犁田耙地機械化、噴水保墑自動化、施肥澆水一體化、農藥施用低殘留低毒化;整地、下種、育苗、田間管理、采收“五統(tǒng)一”;菜品第一時間入冷庫保鮮,還可掃二維碼追溯源頭……標準化、品牌化、規(guī)?;纳a之路為全鎮(zhèn)、全縣乃至全州的蔬菜基地建設發(fā)揮了典型示范作用,有效引領帶動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升級,滿足粵港澳大灣區(qū)“菜籃子”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氐氖痉缎€提升了周邊農戶的科技種菜意識,輻射帶動提高科技種植管理水平,對推進傳統(tǒng)農業(yè)轉型升級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了拓寬銷路,公司方主動跑市場,將基地的優(yōu)質蔬菜帶到了滬粵一帶,成功躋身廣州蔬菜批發(fā)市場?;匕滋觳烧肜鋷?,晚上或次日凌晨便可出庫,24小時運抵廣州,分散批發(fā)至各超市網點零售。據了解,基地蔬菜一年三熟,單熟平均畝產2000公斤,年均畝產近6000公斤,年均畝產值可達18000元;1000畝基地年產優(yōu)質蔬菜600萬公斤,年產值達到1800萬元。三年以來,基地累計為大灣區(qū)供菜9000噸,累計總產值達5400萬元。

需要精細化管理的蔬菜生產基地也為周邊群眾帶來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實現(xiàn)了掙錢管家兩手抓,打工與家庭生產兩不誤。據介紹,基地常年有40個固定工,平均每天另需要40個臨時工、40個計件工,平均每天可解決120人就業(yè),全年就業(yè)達3.6萬人(次);人均年務工收入達4.5萬元,務工群體收入達540萬元。同時,租地農戶每年可獲得地租65萬元,另外國家補助給村集體投入到建設冷庫等基礎設施項目入股資金,每年村集體可分紅近30萬元。一個蔬菜基地同時也帶“富”了一方群眾。

蔬菜

蔬菜基地建成投產以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被帶“活”了的貴馬村,今年又被那灑鎮(zhèn)黨委政府按照鄉(xiāng)村振興項目向產業(yè)基地村傾斜的支持政策,列為了“百千萬”鄉(xiāng)村振興項目村,后續(xù)將投入900余萬元打造成精品示范美麗村莊,貴馬村未來還大有可期。

云南網通訊員顧家富盧永成記者李麗攝影報道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