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殺人如草的魏忠賢,為什么唯獨不敢惹蘇州人!

時間:2022-04-07 11:53:37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宦官,是古代歷史上一個十分獨特的群體。卑賤與尊貴,奴性與野心,在宦官身上不可思議地融合到一起。在通常情況下,宦官就是皇帝身邊的一條狗、一個奴隸,連底層百姓都對宦官嗤之以鼻。然而在某些特定歷史條件下,宦官們會借助皇權(quán)而變成一個能量極大的群體,甚至一度對歷史進程產(chǎn)生影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最初對宦官采取了高壓管控手段,嚴禁他們干預(yù)朝政。但明朝皇帝們?yōu)榱思訌娀蕶?quán),在君權(quán)與臣權(quán)的博弈中勝出,宦官作為皇帝最信賴的"家奴",最終發(fā)展成明朝歷史舞臺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宦官專權(quán)也在明朝發(fā)展到高峰,先后出現(xiàn)了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四大權(quán)閹。

明朝四大權(quán)閹中,最為兇殘的要數(shù)魏忠賢。天啟皇帝在位期間,隨著朝廷大臣派系斗爭的加劇,以及東林學派的崛起,君權(quán)與臣權(quán)對立現(xiàn)象日益嚴重。精明過人、手狠心黑的魏忠賢,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以皇帝代言人的身份粉墨登場。

魏忠賢狐假虎威,以皇帝為靠山,以錦衣衛(wèi)、東廠為羽翼,逐漸形成明朝最具殺傷力的一個特務(wù)系統(tǒng)。魏忠賢肆意逮捕殺害官員大臣,迭興大獄,進入詔獄的人如入鬼門關(guān),九死一生,幾乎到了殺人如草不聞聲的地步。但因為魏忠賢背后就是皇帝,滿朝文武和天下臣民敢怒不敢言。

不過,茫茫四海,豈無一個是男兒。兇狠如虎的魏忠賢,最終在蘇州人面前結(jié)結(jié)實實碰了個硬釘子。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魏忠賢派東廠和錦衣衛(wèi)人員60多人前往蘇州,捉拿前吏部文選司員外郎周順昌。

周順昌是東林學派的骨干成員,史稱東林"后七君子"之一,以骨鯁敢言著稱,"剛方貞介,嫉惡如仇",多次與魏忠賢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被魏忠賢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1626年三月,魏忠賢派遣的錦衣衛(wèi)和東廠官員到達蘇州,以周順昌貪賄為名拘捕了他。周順昌在蘇州素有人望,平時急公好義,樂善好施,蘇州人對他非常尊重。眼看連周順昌這樣的正人君子也難逃魏忠賢的魔爪,蘇州人群情激憤。

三月十八,數(shù)萬蘇州百姓自發(fā)組織起來,來到蘇州府衙大門外,為周順昌喊冤,要求朝廷釋放他。江蘇巡撫毛一鷺、巡按御史徐吉等地方大員眼看事情要鬧大,急的手足無措,親自出面安撫勸慰百姓。

義憤填膺的蘇州百姓不相信他們的敷衍官話,強烈要求"必得請乃已",必須馬上釋放周順昌他們才會散去。蘇州府衙外,一時間群情洶洶,人潮涌動,呼聲震天,"呼號之聲,如奔雷瀉川,轟轟不辨一語",場面已經(jīng)完全失控。

巡撫毛一鷺見此情景,嚇得六神無主,"流汗被面,惴惴不敢出一語"。饒他為官多年,也被這種兇險場面驚駭不已。就在這時,來自京師的錦衣衛(wèi)頭目文之炳等人,倚仗自己是魏忠賢的親信心腹,耀武揚威走到門前,厲聲呵斥百姓:"鼠輩敢爾!速斷爾頸矣!"你們是不想要腦袋了!

文之炳身后的錦衣衛(wèi)和東廠番子們,也狗仗人勢,亮出手中的枷鎖鐵鏈等刑具,"遂手鋃鐺,擲階砉然",摔在地上,想以此嚇退蘇州百姓。誰知他們這么一來可捅了馬蜂窩。

俗話說"眾怒難犯",蘇州百姓一看魏忠賢的這些狗腿子如此囂張,再也抑制不住心頭怒火,"眾群擁而登,欄楣俱折",憤怒的百姓沖進蘇州府衙,把門口的柵欄和門框都擠爛了。他們揪住錦衣衛(wèi),拳腳齊下。

蘇州官員和錦衣衛(wèi)見勢不妙,再也威風不起來了,立刻像沒頭蒼蠅似地四處逃散躲藏。最終錦衣衛(wèi)四人死在蘇州百姓鐵拳下,釀成轟動一時的"抗旨作亂毆斃欽差"大案。

蘇州人的勇氣,極大震懾了氣焰囂張的魏忠賢。東廠和錦衣衛(wèi)是魏忠賢的心腹干將,蘇州百姓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揪住錦衣衛(wèi)亂拳打死,開明朝立國以來未有之奇,讓魏忠賢面子掃地。按照魏忠賢的一貫作風,必定會興起大獄,至少要殺個百八十個才能解氣。

出乎意料的是,魏忠賢采取了低調(diào)處理的方式,讓蘇州知府出面,反復(fù)安撫勸慰百姓,最終只把顏佩韋等為首的五人拘捕處死,其他人一概不予追究。東廠和錦衣衛(wèi)從此再不敢踏進蘇州一步。

蘇州人不屈不撓,隨后又進行了長達十個月的"拒用天啟錢"活動,抵制使用天啟朝銅錢,以示抗議,并且搗毀了蘇州官吏給魏忠賢建造的"生祠"。魏忠賢卻對此裝聾作啞,不聞不問,再不敢惹蘇州人。

驕橫霸道的九千歲魏忠賢,為何會怕蘇州人?原因很簡單。一是他老奸巨猾,一看蘇州百姓萬眾一心,生怕再激起更大風波,惹來皇帝不滿,于是敷衍結(jié)案。

第二點是關(guān)鍵因素,蘇州當時是明朝第三大城市,也是明朝最大的絲綢制造業(yè)中心、明朝最重要的糧食產(chǎn)地之一,是明朝的東南財賦重地,斷斷不容有失。他要是在蘇州捅出大簍子,斷了皇帝的財路,影響了明朝財政收入,天啟非得宰了他不可。故此魏忠賢最終"逡巡畏義","不敢復(fù)有株治",在這個回合較量中敗給了蘇州人。

參考資料:《虞初新志》《明季北略》《明史》

關(guān)鍵詞: 東林學派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