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朱棣與嬴政皆駕崩于外,新舊交接迥然不同,其實和繼承人也有關(guān)系

時間:2022-04-13 07:55:2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永樂二十二年四月,明成祖朱棣命太子朱高熾監(jiān)國,自己率領(lǐng)大明精銳直撲答蘭納木兒河,數(shù)次北巡,考慮到后勤補給的安全,明成祖的行軍路線幾乎是固定的,而阿魯臺等部族與明朝經(jīng)過幾次交鋒,也是了解了大明的習性,所以,當獲悉明軍再次襲來的消息,他們選擇了避讓,不戰(zhàn)而消耗對方實力,這也是千百年來草原部族的習慣打法。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棣駕崩前后,漢王朱高煦及趙王朱高燧蠢蠢欲動,他們手握重兵,最終卻被楊士奇一道圣旨瓦解。其實,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謂的"技巧"從來就沒勝過,只有遭碾壓的份兒。

朱棣此次北巡,其實楊士奇并不在營帳中,真正的文臣只有楊榮和金幼孜。這兩位多次跟隨朱棣出征,深得他的信任,算得上是肱骨之臣了,有時候甚至行軍途中還要給太孫朱瞻基上課。

古代新舊君王交替之際,表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一個不留神,先王指定的新君就面臨被廢的可能。比如春秋晉國的驪姬之亂,權(quán)臣里克在晉獻公的靈堂上,當眾斬殺了新君奚齊、卓子。

歷史上,和朱棣同樣命運的還有秦始皇,東巡路上得了重病,死于沙丘宮。不過,雖然君王都死在外面,但是秦朝和明朝的新舊交接迥然不同,明朝是太子朱高熾順利即位,秦朝則是趙高伙同李斯篡改詔書,立了癡呆兒胡亥。為何明朝能順利過渡而秦朝則出現(xiàn)了更改皇帝遺志的的不同結(jié)局呢?

說到根上,其實和繼承人有很大的關(guān)系。秦始皇生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指定繼承人,朱高熾則監(jiān)國二十余年。

激怒之下的秦始皇就把咸陽城的術(shù)士抓了起來,相互告發(fā),結(jié)果牽連出463名讀書人,最后挖了個坑,把他們都埋了。

宅心仁厚的扶蘇也覺得他老子挺暴躁的,就給秦始皇上書,讓他和藹一點。秦始皇就覺得,你這小子真是天真的可愛,由著他們胡說,你坐的穩(wěn)?然后這老頭兒什么也沒說,就把扶蘇打發(fā)到九原,和蒙恬修長城去了。

東巡路上的秦始皇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如此迅速的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他思考最多的肯定還是江山繼承人問題,誰有能力接任呢?

雖說自己有二十幾個子女,真正能上臺面的也就扶蘇了,兩年前,讓扶蘇去苦寒之地的九原,其實是有深意的,秦并六國,天下洶洶,而此時秦國的主力卻都在邊關(guān),五十萬征嶺南,三十萬守長城,萬一六國復燃,誰能控局?此外,這世上最難測的還是人心!別人煽風點火,你也跟著瞎咧咧,這個天下聽誰的?

與喪會咸陽而葬

雖然沒有寫明他是繼承人,但是,扶蘇是葬禮的主持者呀,這是抗招魂幡的,皇位理應他坐,即便別人不同意,蒙恬手里還三十萬軍隊呢。這個時候不就是比誰的拳頭硬了?

但是,在接到趙高等人發(fā)來的矯詔后,很快就自殺了。

敢情這兩年,公子扶蘇啥都沒學到。

我們再看看朱高熾。

靖難之役開始不久,建文帝派遣李景隆率領(lǐng)五十萬兵馬包圍北平,朱高熾合理分兵、拼死守衛(wèi),攻城無望的李景隆被迫撤退。

二十余年來,朱高熾屢次監(jiān)國,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理政經(jīng)驗,滿堂文武大臣,打心里已經(jīng)認定他是未來的帝王。另外,他對朝堂的把控已經(jīng)相當嫻熟。舉個例子,朱棣駕崩前后,朱高熾的勁敵------漢王朱高煦在京城布下大量暗樁,時刻監(jiān)視著皇城的一舉一動。

朱高煦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不成想朱高熾一直在窺視著他:

至是高煦入朝,悉上瞻圻前后覘報中朝事

結(jié)語

趙高、李斯等人篡改詔書,其實他們內(nèi)心也是有著各自的小九九,趙高擔心自己與扶蘇不是一路人而被清算,李斯則幻想著將自己的宏偉藍圖在秦朝變成現(xiàn)實,于是兩人一拍即合。但是,也正如前面所說,這一切在三十萬秦軍面前只能被碾壓的粉碎,當然有個前提:統(tǒng)帥是個可托付之人,事實證明,扶蘇真的扶不起來,篡改詔書這事兒,趙高、李斯賭對了。

而到了明朝,王位繼承,早已有了定式,就算有人想折騰,也是掀不起浪花了。

關(guān)鍵詞: 二十余年 迥然不同 一舉一動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