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飛將軍”李廣,本戰(zhàn)功無數(shù),卻為何無功封侯

時間:2022-04-13 18:33:2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歷史長河悠悠歲月,無數(shù)人在提到西漢"飛將軍"李廣之時,不免心生諸多感慨。作為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代表人物,自漢朝攻打匈奴開始,幾乎每一次戰(zhàn)役都能看見這位"飛將軍"在戰(zhàn)場上拼殺的身影。然而即便如此辛勞,與其通行的諸多將領都已封侯,唯獨他苦等一生也未等到。到底是怎樣的隱情使得這位抗擊匈奴的大將落得如此境地?

其實這也要從李廣自身說起。李廣的個人軍事素質自然沒的說。李廣出身名門之后,家族世代學習射箭,李廣的騎射技術在當時連靠射箭吃飯的匈奴人也未必是其對手。再加上李廣力氣頗大,能將箭頭都深深的射進石頭里。但是李廣的領軍才能確實不咋地。

李廣這個人性格上比較自大,經(jīng)常自以為是的單槍匹馬出戰(zhàn)正面硬剛匈奴而棄自己軍隊不顧?!妒酚洝分性涊d: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從后一句話中可以得知,李廣在戰(zhàn)役中過于想展示自己的本領,在當時的情況下只帶領了百人小隊就去追擊匈奴,自己率領的大部隊都不知道他的行蹤。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兵家大忌,假若匈奴采取的是調虎離山之計,可以說這支大部隊就會被匈奴完全消滅,明顯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甚至后果可能更嚴重。

李廣這個人性格上比較自大,經(jīng)常自以為是的單槍匹馬出戰(zhàn)正面硬剛匈奴而棄自己軍隊不顧。《史記》中曾記載: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從后一句話中可以得知,李廣在戰(zhàn)役中過于想展示自己的本領,在當時的情況下只帶領了百人小隊就去追擊匈奴,自己率領的大部隊都不知道他的行蹤。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兵家大忌,假若匈奴采取的是調虎離山之計,可以說這支大部隊就會被匈奴完全消滅,明顯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甚至后果可能更嚴重。 ? ? ? 另外李廣的軍隊也是軍紀渙散,完全不會帶領軍隊。整個軍隊行軍途中豪無隊列可言,靠近水草茂盛的地方駐扎,晚上也不安排人打更巡邏,完全就像是自由觀光的旅行團。在軍事上也沒有戰(zhàn)略意識。即便是最后一次出征,也因為衛(wèi)青讓他和趙食將軍從東路夾擊的安排而憤憤不平,完全不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沒有絲毫的戰(zhàn)略大局觀。

還有就是李廣的政治思想方面完全是一竅不通。在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時,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食:又一次李廣繳獲了叛軍的軍旗,按理說這可是大功一件,但是李廣這個人卻私下里接受了梁孝王的將軍印。要知道梁孝王和漢景帝本來在立儲一事上是積怨頗深,而這種時候確實去接受皇帝"仇敵"梁孝王的將軍印,這不是擺明給自己找不自在么?所以在這件事之后漢景帝也對他是防范重重。我想這也是李廣未能封侯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李廣這個人屬于難能的將才,勇猛無敵;但卻不是優(yōu)秀的帥才,不足以統(tǒng)帥軍隊。自身的因素導致他一生真正符合當時戰(zhàn)功標準的戰(zhàn)役寥寥無幾,封侯怕是想多了!

關鍵詞: 可以說是 抗擊匈奴 自損八百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