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世民的標榜臣子魏征,在死后卻被砸毀墓碑,他倆究竟有什么怨恨

時間:2022-04-17 21:44:0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唐朝的名將魏征,當時他是眾宰相中最被李世民看好的,對唐朝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為什么在魏征死后,李世民要損毀他的墓碑,后來又要修復完整呢?

李世民和魏征,在歷史中的美名廣為流傳,一直當做賢君和忠臣的模范,魏征是李世民常說自己廣納諫言形象代表。在魏征在世的時候,李世民就把他作為自己的鏡子,還主動結為親家。之后魏征去世,李世民又停止上朝,并且親自撰寫碑文??墒前苍岵]有多久,李世民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不僅取消了兩家之前立的婚約,而且還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在外人看來,李世民這一舉動,完全出乎意料,當時就互相猜測其原因。有的說是魏征之前推薦的侯君集和杜正倫相繼落馬,把李世民的心傷透了。有的卻說是是因為魏征把自己和李世民聊天具體的內容,拿給了起居錄的編寫者褚遂良作為參考文獻,觸動了李世民的禁忌,所以才導致這樣的后果。雖然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就是魏征在皇權前面的諫言表現(xiàn)得過為激進,使李世民久而久之產生了逆反,砸毀墓碑是為了發(fā)泄自己長期壓抑的情緒。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開明君主,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礎,為了實現(xiàn)自己帝王的理想,他給了魏征一個權力,就是可以直言不諱,可以借此來時刻勸導自己。在國家事務中,魏征就像元老一樣,旁征博引,就像是在教育年幼無知的皇帝一樣教導著唐太宗。在生活中,魏征更像是一位叔父,每日苦口婆心勸導,就像是指導自己的孩子。目前根據(jù)史書記錄的,在魏征效力的十七年中,只是記錄在案的諫奏就有二百多次,里面包含了經濟、外交、政治、文化等等國家各個方面。尤其是對唐太宗的生活都要指導教育,有的時候確實讓一國之君顏面盡失。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相差20歲,論年齡魏征確實可以當做李世民的叔父。因此倆人必然存在隔閡,之間的代溝也是比較大的,對于事務看法不同,導致了各自的意見爭論。魏征確實是盡職盡責的表達對事務的看法,但是卻忘了自己的君臣關系,李世民畢竟是皇帝,也是一個人,自己有獨自的想法和愛好,包括自己的私生活。唐太宗年輕好奇,標新立異的政治思想,和生活中自主權,都被魏征加以干涉。所以唐太宗有一次罵魏征,旁邊還有長孫公主,說道 "遲早有一天,你這個莊戶佬,非要逼我殺掉你"。能把李世民這個好脾氣,并且大力推崇"從諫如流"的皇帝逼成這樣,可見魏征的做法確實到了極致。

其實李世民并不是不真的喜歡魏征,有的時候他對魏征的諫言,只是表面上答應了,之后也按照這個方式去做了,但是過程中并不是自己想要去做的。這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考慮到處理的方式,為了自己的皇權利益,只能把魏征作為標桿,暫時忍受魏征不留臉面的勸導。他通過對魏征的方式,來讓其他朝臣們看到,維護了自己寬容厚愛的政治形象。但是皇上就是皇上,大臣就是大臣,忽略了自己的朝臣的地位,挑戰(zhàn)了天子的威嚴,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導致了魏征死后被李世民親自砸墓碑的原因。

像魏征這樣"慈父"般"不拘小節(jié)"的進諫,在李世民眼中是一個陰影,有點時候認為自己有點像傀儡,因為自己說的不算,要聽朝臣的,這種一直憋在心里的情緒,早晚有一天會釋放出來。

貞觀十八年,當時一意孤行,沒有聽進勸諫的李世民,在攻打高麗失敗,不由得感嘆出"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此后便派人立馬修復了魏征的墓碑。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不會體會到別人的好,可在失敗落魄的時候,才知道當時什么叫忠言逆耳。

關注我,不迷路,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關鍵詞: 唐太宗李世民 有的時候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