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何不殺武將?他設(shè)計了一個獨特模式與功臣共存

時間:2022-04-17 22:45:4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這么說是不準確的,應該說劉秀沒殺過一個無辜的大將,對那些背叛了他,或者曾經(jīng)背叛過他的人,劉秀也絕不手軟。哪些"幸運兒"成了劉秀的刀下鬼呢?東漢開國為何沒出現(xiàn)常見的"兔死狗烹"君臣殺戮呢?

倒在劉秀劍下的"戰(zhàn)友們"

1.李軼

李軼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應該有起碼的操守,否則失去的不僅僅是利益!

說起來李軼還是個"老革命",他和他的堂兄李通,是最早追隨劉縯、劉秀兄弟的一批人,為此李氏在長安和南陽的族人,慘遭滅族大禍。李通在波譎云詭的政治斗爭中,始終站在劉秀這一邊,后來還娶了劉秀的妹妹劉伯姬,東漢建立后位居大司空。

李軼則走向了一條不歸路,他眼看劉縯不敵劉玄,便立刻改換門庭,還積極推動殺害了劉縯。作為回報,李軼被封舞陰王。

隨著劉秀在河北的崛起,李軼的好日子到頭了。漢軍主將馮異在攻打洛陽時,給李軼寫了一封信,勸他回頭是岸。眼看劉玄要玩完,李軼又立刻變臉,他配合馮異出賣劉玄,希望重新回到劉秀的懷抱。

不過,劉秀并未選擇原諒李軼。劉秀有個基本原則:敵人可以給出路,背叛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有位網(wǎng)友概括得很到位:從良的給出路,劈腿的永遠沒機會!

劉秀耍了個心眼,他把李軼寫給他的效忠信,故意泄露給洛陽城的另一位守將朱鮪。朱鮪大怒,二話不說就砍了李軼!

2.彭寵

彭寵之死是個悲劇,客觀講劉秀是有一定責任的。彭寵原是劉玄任命的漁陽太守,但是他在吳漢的勸說下,早早地投靠了劉秀。在平定河北期間,彭寵給劉秀送兵輸糧,成了劉秀的造血機器,云臺二十八將中,吳漢、蓋延、王梁,都是彭寵的部下。

河北平定后,劉秀派心腹朱浮出任幽州牧,成了彭寵的頂頭上司。這個任命讓彭寵很不滿:自己貢獻那么大,曾經(jīng)的部下都當了三公,自己僅僅掛了個大將軍空銜。

這位朱浮也不是省油燈,這家伙性格偏激,仗著文才好,皇帝又信任,一邊跟彭寵鬧矛盾,一邊不斷給彭寵打小報告,甚至誣陷彭寵要謀反。

劉秀見他倆鬧得實在不可開交,就下了一道圣旨,令彭寵離開漁陽,到京城任職。這個多少有點偏心的決定,讓彭寵很不滿,他要求跟朱浮一起到洛陽,被劉秀一口拒絕。這下彭寵害怕了:皇帝是不是把我調(diào)到洛陽收拾我?

他老婆和部下也竭力慫恿彭寵:在漁陽你就是土皇帝,到洛陽還不是案板上的魚肉?在朱浮和劉秀的擠壓下,彭寵一怒之下反叛了,他自立為燕王,打跑了朱浮,走上了與劉秀對立之路。

劉秀那時候兵力不足,只好聽之任之,直到三年后才騰出手平定彭寵之亂。在上谷太守耿況父子的打擊下,風雨飄搖的彭寵,被他的奴仆殺害,凄慘落幕。

3.鄧奉

鄧奉的死最可惜!他的叔叔鄧晨,就是劉秀的二姐夫,陰麗華的母親,還是鄧奉的族姑祖。因為劉、鄧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當年劉秀出行河北時,擔心陰麗華遭到劉玄報復,特地將她送到鄧奉府上,由鄧奉的數(shù)千家族武裝保護她們陰氏一族。

然而,歷經(jīng)血與火考驗的"一家人",卻在劉秀登基后不久翻臉了。原來吳漢征南陽時,過度的劫掠殺戮,激怒了鄧奉,他一怒之下組織起南陽父老反了,把吳漢十萬大軍干廢了!

那時候的劉秀正處于焦頭爛額之中,他接連派出七員大將征討鄧奉,卻都被鄧奉打敗。一年后,馮異西征成功,騰出手來的劉秀親征鄧奉,兵敗的鄧奉被迫投降。在岑彭等人的強烈要求下,劉秀"揮淚斬馬謖"。

鄧奉謀反的理由,史書說法有點欲蓋彌彰。我個人認為,兩個因素是導火索:一是陰麗華落選皇后大位,二是河北集團在朝中勢力遠遠蓋過南陽集團。這兩件事都損害了鄧氏一族的利益,深感失望的他,又眼見吳漢在南陽肆虐,沒憋住火。

4.蘇茂、龐萌

這倆人原來都是劉玄的部下,更始政權(quán)敗亡后,歸降了劉秀。龐萌還非常得劉秀賞識,被任命為侍中,劉秀還稱贊他是"可以托孤的人"。結(jié)果這二人在平定劉永、董憲的過程中,先后反叛,給劉秀造成了巨大損失。

同樣,史書對他們反叛的原因語焉不詳。我個人分析,他們兩人既不屬于南陽集團,也不屬于河北集團,屬于政治邊緣派系。又因為是從劉玄那里投降而來,家族還不是豪門集團,所以,他們要想在劉秀那里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大。

從這兩人先后與蓋延等將軍們發(fā)生矛盾來看,劉秀軍中派系斗爭是非常嚴重,他倆應該就是派系斗爭的犧牲品。

隨著劉秀對山東各路軍閥的剿滅進程,龐萌被自己的部下所殺,蘇茂被"自己人"張步所殺,二人都被"親密戰(zhàn)友"作為投名狀,納在劉秀帳下。

除了以上幾位,劉秀沒殺過一位將軍,這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主旋律"顯得格格不入,因此劉秀得到了后世高度贊譽。其實客觀講,天下統(tǒng)一后君臣殘害的悲劇原因并不簡單,除了皇帝的猜忌,各派政治斗爭糾纏其中,很難用黑白兩個字說清。那么,劉秀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東漢開國為何沒有"兔死狗烹"

1.武將集體退休享福,不對皇權(quán)構(gòu)成威脅

建武十三年,天下統(tǒng)一后,劉秀開始大規(guī)模實施"退功臣而進文吏"的政策,讓所有的將軍們集體交出兵權(quán),拿一份封賞回家養(yǎng)老,哪怕有的將軍才三十多歲。

其實,劉秀這么做絕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一個長遠規(guī)劃,他早已意識到未來功臣集團勢力,會對皇權(quán)構(gòu)成威脅。劉秀的措施主要有兩條:

一是文官與武將兩條線獨立運行,不交叉。從建武四年前后,劉秀基本上就把武將剔除出朝政管理范圍內(nèi),讓專業(yè)的文職官員擔當文治。

二是給武將集團的待遇非常高,文官集團無法望其項背。比如鄧禹等重要功臣,封地超三個縣,幾乎等同于一個王爺。而文官即便做到三公,也不能封侯。

因此也有人稱劉秀的這個策略叫"贖買",以經(jīng)濟利益回收軍權(quán)。所以,劉秀與將軍們的"協(xié)議"很清楚,大家照章辦事,他們不像其它朝代的武將那樣,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最后被皇帝"治命"。

可能你要問,再多的封地,哪有手上的權(quán)力香?其實這話在東漢未必成立,東漢的功臣集團,在歷朝開國功臣中,整體素質(zhì)是最高的,他們與皇權(quán)的關(guān)系處理,也是高層次的。

2.功臣集團大多出自豪門士族集團,個人素質(zhì)高,雙方是合作關(guān)系

大多朝代的開國功臣都是貧苦出身,武功有余文治不足,取得天下后,他們沒有從政經(jīng)驗,也不懂得如何處理與皇權(quán)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無法遏制個人欲望的膨脹。

劉秀集團不是這樣,他手下的隊伍非常"純潔",只招收豪門士族集團,農(nóng)民武裝被收編后一律遣散。這些豪門士族集團大多數(shù)是帶著家族武裝的"股東",不是純粹的"打工仔"。

這個特性注定劉秀與功臣集團的關(guān)系是合作,是董事長與股東的關(guān)系,劉秀既沒有能力對他們下手,也沒有必要對他們下手。

其實,這些豪門集團與皇權(quán)之間,以及豪門集團內(nèi)部,也存在著矛盾與斗爭,但是他們的整體素質(zhì),決定了他們的斗爭方式,不會以破壞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的方式進行,而是以勢力的均衡去化解矛盾。

3.劉秀保障了功臣集團的長遠利益,雙方是戰(zhàn)略合作伙伴

功臣集團之所以心甘情愿地交權(quán),不光是多幾畝地,多幾棟別墅的問題,而是他們與皇權(quán)之間,通過婚姻形成了相互滲透的關(guān)系,締造了相互支撐的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模式,從而保障了功臣集團家族長期利益。

從中央政權(quán)層面,功臣們雖然退出了朝政,但是他們的子弟受到了提拔和重用,并且相互聯(lián)姻,結(jié)成政治同盟。

從地方政權(quán)層面,功臣家族保留了地方勢力,靠察舉制保證家族子弟出仕的途徑,甚至由這些家族壟斷了察舉。

家族長遠利益,當然要比功臣個人利益重要,有這么個長效機制作保障,何樂而不為?

功臣在長期利益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自愿退出,皇帝既解除了武將對皇權(quán)的威脅,又得到了維護皇權(quán)的政治基礎(chǔ),雙方一拍即合,這就是劉秀不殺功臣的秘密。

關(guān)鍵詞: 東漢開國 兔死狗烹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