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皇帝給官員塞條子說情,官員竟然不給面子,看君臣“批條子”斗爭

時間:2022-04-18 08:55:43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皇帝給官員塞條子說情,估計知之者甚少,即使聽說也會詫異??蛇@事兒的的確確就在大宋發(fā)生了,而且不是個例。

宋仁宗嘉祐三年,大宋對中央領導班子進行了新的調(diào)整,歐陽修接了包拯的班,權知開封府。

豈料,"醉翁"剛上任就遇到了頭痛事----皇帝亂塞條子。一個月后,他忍無可忍,向仁宗皇帝遞了一份札子。

札子的全名叫《請今后乞內(nèi)降人加本罪二等札子》,大致意思有三層:

1、我上任不到倆月,皇上您已經(jīng)給我塞過十張條子了,有完沒完了?

2、您每塞一次條子,我就得專門給您匯報一次,有完沒完了?

3、您要管大事也罷,可偏偏管的都是"婢妾賤人犯奸濫等事",這怎么能勞煩您呢?

總之,最終意圖就是勸皇上,您以后別再這樣亂批條子了。

仁宗皇帝善納諫是出了名的,自然很快就接受了歐陽修的批評。于是,嘉祐三年十一月,皇帝做出重要指示:今后再有人到皇上那里說情要條子,一律嚴懲!

塞條子,在當時是有官方學名的,叫"內(nèi)降",是皇帝越過正常行政程序,直接批條子干涉政務處理。說白了,就是宮里托關系走后門。

歐陽修這次上奏,只是群臣和仁宗皇帝亂批條子做斗爭中的其中一次,既非首次,也非最后一次,因為仁宗耳根子軟,好了沒幾天,條子就又來了。

宮里人都瞅準了仁宗好脾氣,耳根子軟,便變著花樣地請皇上為自家人授官、免稅,甚至減罪,皇上批的條子越來越多, 群臣和皇上因為批條子的斗爭也就無休無止。

斗爭多了,臣子們也瞅準了仁宗優(yōu)柔寡斷、耳根子軟的毛病,總結出了斗爭經(jīng)驗,如果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只要據(jù)理力爭,說服皇上收回成命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慶歷年間,樞密使杜衍,經(jīng)常將仁宗批的條子攢起來,然后拒不執(zhí)行,等攢夠了一定數(shù)量之后,就打包再送回去。

但是,若遇到找皇上說情者是個不依不饒且得勢的人,那可就麻煩了,真是硬骨頭特難啃。

倍受仁宗寵愛的張貴妃,一心想讓自己的伯父張堯佐加官受賞,便不停地給仁宗吹枕邊風,仁宗自然是色授魂與,有求必應。

臣子們很是擔心,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后宮如此干涉政權!于是,大家開始了對張堯佐的集體抵制。仁宗呢,當然是虛心聽取,執(zhí)行起來呢,卻又是緩兵之計,堅決不改----

你們今天反對,我就今天把張堯佐加官的事放一放,等明天再提,明天不行就再等等,總有提上來的那一天。

就這樣,怪事出現(xiàn)了,大家越是反對聲一片,張堯佐的官越是越做越大。

但是,在張堯佐一事上,仁宗也遇到了硬骨頭,便是時任監(jiān)察御史、后知諫院的包拯。

嘉祐二年,張堯佐被加封為淮康軍節(jié)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等高級官銜,還想要加官。于是,包拯聯(lián)合臺諫系統(tǒng),連續(xù)上疏皇上,還在退朝后留班不退,誓要與仁宗斗爭到底。

這下可真惹怒了仁宗,不僅呵斥了諫官,還把御史唐介貶為春州別駕。

不過包拯等人還是有一定收獲的,張堯佐迫于輿論壓力,辭去了宣徽使、景靈宮使的職務。仁宗消氣后,也重新召回了唐介。

但是,一年之后,張貴妃的枕邊風又開始吹拂,好色的仁宗又開始舊事重提,君與臣之間又開始了激烈的爭論,最終結果是各讓一步,同意張堯佐做宣南院使,但是要出守河陽,不能回京任職。

關于這個故事,宋人筆記有這樣的記載:

張貴妃一心想讓伯父張堯佐做宣徽使,仁宗同意,包拯等人卻據(jù)理力爭,仁宗被包拯噴了一臉口水,回宮后氣呼呼地訓斥張貴妃說,你只知道宣徽使,你就不知道我這里還有一個包拯嗎?

關鍵詞: 據(jù)理力爭 還有一個 無休無止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