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漢文帝遺囑不要為他起墳,陪葬物用瓦器,182年后方知他多明智

時間:2022-04-22 16:43:09    來源:《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

文|格瓦拉同志

中國古代迷信盛行,認為人死后會在陰間過著類似于陽間的生活,所以在喪葬方面講究"事死如事生",帝王更是如此。在這種思維的支配下,帝王們?nèi)ナ篮?,其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陪葬品,均仿照生前的?guī)格。比如,秦始皇陵的地下寢宮中,便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見《史記·卷六》),并埋有用金銀珍寶雕刻的鳥獸、樹木,可謂極盡奢華。

然而,也正是因為帝王陵墓中埋有無數(shù)奇珍異寶,令盜墓賊趨之若鶩,再加上巨大的人工封土很容易成為辨識地宮方位的標志,所以針對帝王陵墓的盜掘活動很容易得手,雖然歷朝歷代均有禁令,但依然難以阻止盜掘陵墓的現(xiàn)象。比如,董卓曾指揮士兵遍掘漢朝諸帝的陵墓,由此獲得大量的金銀珠寶,而民間的盜掘活動,收獲也是頗為豐厚。

正是鑒于前朝帝王陵墓被盜掘的事實,所以漢文帝難免會擔(dān)心自己的陵墓-霸陵(位于西安市東郊白鹿原的東北角)的結(jié)局。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漢文帝最終決定"因山為陵,不復(fù)起墳",也即依山鑿?fù)谀故?,使得地宮無封土可尋。如此一來,雖然工程量浩大,但卻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陵墓被盜掘。由此,霸陵也成為史上第一座"因山為陵"的陵墓,并為后世帝王所效仿,一直沿用到唐朝。

漢文帝對霸陵的創(chuàng)意很滿意,曾自信滿滿的說道:"用北山的石頭做棺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縫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難道還能有人打開嗎?"群臣聽后紛紛稱是,唯有中郎將張釋之說道:"如果陵墓中有能引起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會有縫隙;如果里面沒有引發(fā)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也不必憂慮。"漢文帝聽后大驚,但很快便覺得張釋之所言極是。

(漢文帝)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纻絮斫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郄;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后元七年(前157年),漢文帝駕崩于未央宮,終年47歲,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漢文帝臨終前頒布遺詔,要求自己死后不許把金銀珠寶埋入地宮,陪葬器皿一律使用瓦器,并且不立墳,地宮內(nèi)部不進行豪華裝飾("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史記·卷十》),盡一切可能做到薄葬,既為國家節(jié)省費用,又可以避免被盜掘。

事實證明,漢文帝臨終前做出的決定,果然非常明智。更始三年(25年)夏,由樊崇率領(lǐng)的數(shù)十萬赤眉軍攻破長安,弒殺更始帝劉玄,并擁立宗室劉盆子為帝。在此后大半年的時間里,赤眉軍在關(guān)中肆意劫掠,并盜掘帝陵及達官顯貴的墳?zāi)?,包括長陵(漢高祖)、茂陵(漢武帝)在內(nèi),幾乎所有的帝陵均被盜掘一空,令海內(nèi)不禁為之震動。

等到光武帝劉秀收復(fù)關(guān)中、重修諸帝陵墓時,發(fā)現(xiàn)只有漢文帝的霸陵、漢宣帝的茂陵,因為墓中沒有多少值錢的玩意兒而幸免于難("赤眉遂燒長安宮室市里,害更始。民饑餓相食,死者數(shù)十萬,長安為虛,城中無人行。宗廟園陵皆發(fā)掘,唯霸陵、杜陵完。"見《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由此可見,漢文帝臨終前做出的薄葬決定,使得他免于死后受辱,可算是有先見之明。

史料來源:《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

關(guān)鍵詞: 金銀珠寶 資治通鑒 沒有多少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zé)。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