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追殺功臣,劉伯溫用一首詩保住了自己的命,人人都會背!

時間:2022-06-06 11:46:14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有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話,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就犯了皇帝的忌諱,犯了殺身之禍患,而在歷史上在功成名就之后對功臣下手的不在少數(shù),最有名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了。而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朱元璋在追殺劉伯溫的時候發(fā)生的一件事,讓劉伯溫保住了命。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成帝,定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而新的朝廷建立,與朱元璋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們都在等待著能夠功成名就,能夠加官進爵。但是卻不知,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的朱元璋,賞賜給兄弟們的確是一把把屠刀。

為了讓自己的皇位鞏固,朱元璋決定效仿唐太宗的凌淵閣24功臣的典故,修建了一座"慶功樓",但是這慶功樓卻成了他們的埋骨地。當時他將眾位大臣召集到了慶功樓中,在人來齊之后,自己偷偷溜走,將慶功樓緊鎖,并放了一把大火,要了這些老臣子的命。沒想到,打了一輩子的仗,最后卻死在了自己的主子手中。但是當時徐達和劉伯溫還是逃了出來。

但是徐達并沒有能夠逃過一劫。從慶功樓安全逃脫的徐達并沒有能夠成功的躲過朱元璋的追殺,當時的徐達患上了腫瘤,不能吃蒸鵝。但是朱元璋偏偏賜了徐達一只燒鵝。如果吃那就是必死無疑,不吃就是欺君之罪也是必死無疑,徐達最后還是將整只燒鵝給吃了下去。自此明朝的功臣只剩下劉伯溫一人。

但是劉伯溫的神機妙算那可不是蓋的,他在就算到了自己也難逃此劫,就讓自己的家人,搭上了靈堂,奏起了哀樂,進進出出的人都帶著白布,原來劉伯溫已經(jīng)死了。但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卻并不信偷偷的返回去暗訪,但是當走到一處破廟時,朱元璋心血來潮走了進去,卻發(fā)現(xiàn)墻上有四句詩,"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老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朱元璋看完就是長嘆一口氣,回到了京城。

這首詩正是劉伯溫所寫,他早就料定了朱元璋會回來找自己,于是在墻上刻下了這首詩,來挽回朱元璋的心。而最后劉伯溫因為這首詩成功躲避了追殺。那句"得道多助失道亡"也是流傳至今。

關(guān)鍵詞: 生性多疑 得道多助 必死無疑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