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有人擔心,莫言會陷入“諾獎魔咒”——得了諾獎就很難再進行持續(xù)創(chuàng)作。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卻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后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
如今,距離莫言獲諾獎已過去整整8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說也已過去整整10年。近日,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回公眾視野,再次引發(fā)讀者關注,與新書有關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累計閱讀量超1.7億。
在這部中短篇小說集中,莫言根植鄉(xiāng)土,聆聽四面風雨;塑造典型,挪借八方音容。他用12個故事講述獲諾獎后的里里外外,有喜有悲,有荒誕有現(xiàn)實。從上世紀到當下社會,莫言從歷史深處步入現(xiàn)實百態(tài),壁立千仞,氣象萬千。讀者不禁感慨,那個“講故事的人”又回來了。
“說書人”故事常新
莫言曾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在這本蘊積了近10年的新作中,他一改一貫的故事講述方式,在小說中注入了新鮮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靜直白,夢幻傳奇里多了具象寫實,還引入了全新的人物形象。在《紅唇綠嘴》中,莫言塑造了一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物——網絡“大咖”高參。她深諳互聯(lián)網運作規(guī)律,手下有上百個鐵桿水軍,靠胡編亂造、添油加醋牟利。高參有一句“名言”:“在生活中,一萬個人也成不了大氣候,但網絡上,一百個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其中寄寓了作者的褒貶。這依舊是以高密東北鄉(xiāng)為背景的故事,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個用童年經驗和想象力織造的高密東北鄉(xiāng)早已遠去。對于故鄉(xiāng)的變化,莫言很坦然:“將逝去的留不住,要到來的也攔不住。”時代變了,故事常新。
在《晚熟的人》中,莫言將眼光轉向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正是這樣一群人,組成了時代演進中的“常”與“變”。他說:“這些人物,有的就是我的朋友,有的甚至像我的孿生兄弟一樣,是彼此的知己。這些小說里的人物跟我一起慢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變化、在成長、在晚熟。這七八年來確實有很多很多的感受,只能通過文學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晚熟的人》中的故事多是莫言近幾年回鄉(xiāng)后的所見所感、所思所想。在莫言眼中,以知識分子還鄉(xiāng)為視角的小說很多,其中不乏經典作品。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寫作至今,他的不少作品都是采用這個視角。“但這個視角本身在發(fā)生變化,第一,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我自己發(fā)生了變化,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的年齡大了,視野廣了,我的思想是不是變深刻了很難說,但變復雜了是肯定的。另外,我的身份也變了,過去我僅僅是一個作家,或者說是一個知名作家,因為2012年獲得諾獎,我的作家身份又添加了一層更為復雜的色彩?,F(xiàn)在再回到故鄉(xiāng),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比過去要豐富得多。”莫言說:“因此我覺得,‘還鄉(xiāng)視角’雖說是舊的,但是因為人變了、時代變了、故事變了,這個視角就有了新的含義。”
書里書外亦真亦假
《晚熟的人》延續(xù)了莫言一貫的第一人稱敘事風格,不同的是,這12個故事中的“我”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當下的年齡和身份。作家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得諾獎后的生活,讓讀者可以追隨書中這位“莫言”的腳步,回到高密東北鄉(xiāng)。書中的“莫言”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一夕之間成了旅游勝地,《紅高粱》影視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窩”和“縣衙門”突然涌現(xiàn),“還有我家那五間搖搖欲倒的破房子,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掛上了牌子,成了景點”,每天都有人來參觀,游客來自天南地北,甚至還有不遠萬里前來的外國人。
評論家李敬澤說:“《晚熟的人》同時也是關于書中叫‘莫言’的人物的故事。也就是說,現(xiàn)實中的作家莫言在打量著每個故事中叫‘莫言’的人物,書中的‘莫言’變成了被書寫、被觀看的人。我們能夠看到書里叫莫言的那位,盡管可能已經是一個被歷史化甚至一定程度上經典化的作家,但是當他作為一個活動于此時此刻的人時,面對世界復雜的經驗,他也會感到遲疑和困難,也會有迷惘和感嘆,書中莫言某種程度上構成了現(xiàn)實中莫言的鏡像。所有這一切在他過去的小說中并不常見。”
于是,書中的人和事,亦真亦假,打破了現(xiàn)實與虛構的邊界,這正是莫言想要的藝術效果。他說:“小說中的莫言,實際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孫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執(zhí)行著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自己做決定,我在觀察著、記錄著這個莫言與人物交往的過程。”
回到寫作本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莫言的寫作狀態(tài)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面對公眾的關切,莫言有自己慣常的表達,以“獲獎后陷入沉寂”開場,以“希望將來寫出好作品”結束。隨著《晚熟的人》問世,“閉關”許久的莫言終于通過作品給出了實實在在的答案。
作家蘇童曾說,諾獎之于莫言是“桂冠”也是“枷鎖”。伴隨獲獎而來的是無形的壓力和無盡的瑣事,一度使莫言無法持續(xù)創(chuàng)作。據統(tǒng)計,截至2016年,莫言獲獎后去了全世界至少34個不同的城市,參加過26次會議、18次講座,題了幾千次字,簽了幾萬個名。特別是剛獲獎后的2013年,莫言忙到一整年連一本書都沒有看。
但莫言并未忘記作為作家的職責所在,他說:“我一直在努力,8年來我發(fā)表的作品不多,但還是一直在寫作,一直在做準備。對于一個作家來說,你所做的事,都可能成為小說的素材或靈感的觸發(fā)點。”
談及未來的創(chuàng)作計劃,莫言說:“希望能夠在近幾年里拿出一部好的長篇小說來。如果寫,肯定寫的跟以前不一樣,故事不一樣,時代不一樣,語言也要有變化。”
對于自己是否打破了所謂的“諾獎魔咒”,莫言十分坦然:“要等讀者來判斷。”他說:“‘諾獎魔咒’應該是一個客觀存在,因為大部分的獲獎作者獲獎后很難再有力作出現(xiàn)??陀^上的原因是獲獎作家一般年齡較大,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已經過去,有人甚至獲獎后沒有幾年就告別了人世。但也有不少作家在獲獎后依然寫出了偉大的作品,像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獲獎之后創(chuàng)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等至今還在被我們閱讀的名著。”
回首獲獎后的8年,莫言還是那個作為寫作者的莫言。正如他多年前在一次演講中所說,一個作家一輩子其實只能干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血肉,連同自己的靈魂,轉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張鵬禹)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wěn)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zhèn)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jié)——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fā)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yè)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qū)啟動。該平臺運用數(shù)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shù)據。根據地區(qū)生產總值統(tǒng)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guī)醫(y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yī)院在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降低就醫(yī)費用、優(yōu)化就醫(y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y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fā)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數(shù)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lián)合國協(xié)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