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葫蘆娃”到雕藝師:山西“工匠”李琦的工匠精神

時間:2021-01-06 10:57:14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一顆普普通通的葫蘆,一經(jīng)李琦的手,便成了美輪美奐的燈飾、吉祥的裝飾擺件、別具匠心的鐘表托架、暗藏玄機的打火機……這些葫蘆被李琦賦予新生命的同時,也成就了李琦的工匠精神。

2021年新年伊始,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武家寨李琦創(chuàng)新工作室,新的一組葫蘆燈“錦繡龍城”雕刻完成,燈光一照,光線從雕刻的花紋中投射出來,影影綽綽,別有韻味。

一份對生活的摯愛 鑄就一生匠心追求

今年42歲的李琦,從小就與葫蘆結下不解之緣。從他記事起,就和父親一起學著種葫蘆,看著父親在葫蘆上烙畫,他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拿著烙筆在葫蘆上作畫,一個葫蘆,一支筆,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半天時間。

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藝的不斷提升,李琦開始不滿足于現(xiàn)狀。他覺得葫蘆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福祿”的代表,一定還能有更大作為。一次偶然,李琦發(fā)現(xiàn)葫蘆鏤空透光后,光影造型特別美麗,從那時起他就迷上了制作葫蘆燈。

這一年,李琦20多歲,他開始鉆研在葫蘆上鏤空雕刻。

從烙畫葫蘆到鏤空雕刻葫蘆燈,不是一個難度級別。先設計草圖,手繪圖案,然后用不同的雕刻刀進行雕刻,最后進行打磨。起先是浮雕,然后開始鏤空。葫蘆是自然生長的,不僅一個葫蘆一個樣,就是同一個葫蘆不同位置的厚度和紋理區(qū)別也很大,必須要對葫蘆有精準的把握,使不同力度。雕輕一點破不了壁,一旦用力過猛,就會前功盡棄。

“雕刻藝術,說得美一些是刀尖上的舞蹈,真正投入進去,一筆一劃的過程枯燥而繁瑣,雕刻時一不小心手滑,刻在圖案之外也是常有的事。至于手上劃個小口小裂子,早期更是家常便飯。如果不是真的熱愛,很難堅持下來。”李琦說。

20年來,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和嘗試,李琦對葫蘆了然于胸,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葫蘆燈雕刻技巧,且從葫蘆的選籽、種植、培育、收獲都未雨綢繆,什么樣的葫蘆做什么用,適合做成什么樣的燈,李琦早已心中有數(shù)。

一百個葫蘆燈 就有一百種美麗綻放

風干、打稿、繪圖、雕刻、鏤空、打磨、噴涂、上色、裝燈……一個葫蘆到雕刻成為精美的燈具,差不多要兩周時間,圖案復雜時間會更久一些。

作為一名匠人,李琦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每一道線條、一個小圓孔都被他安排地錯落有致。這個精細的程度,不是專業(yè)匠人,很難做到。

因為是純手工鏤空雕刻,只要能想得到畫得出的圖案,葫蘆燈都可以做到,而且和工業(yè)化批量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不同的是,沒有完全一樣的葫蘆燈,一百個葫蘆燈,就有一百種美麗。

李琦的葫蘆燈既有裝飾的美感,也有照明的實用性,內置燈光的顏色也可以調整,只需要更換不同色系的燈泡就可以。目前為止,作品已初步分為五大系列、上百種花式圖案,既有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也有異域風情,既有古典莊重,也有文藝現(xiàn)代。

慢慢地,李琦鏤空雕刻的葫蘆燈也漸漸在業(yè)界傳開,很多人會找他定制專屬的葫蘆燈。與此同時,他還設計制作了各種葫蘆酒壺、打火機、小掛件、手把件等,有的鑲嵌玉石,有的輔以編織品,每一個葫蘆都是一份獨特又吉祥的存在。

這些年,因為這些葫蘆,李琦收獲榮譽無數(shù)。2019年6月,他的葫蘆鏤空雕刻技藝,被太原市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19年二青會期間,太原市文化展示中心在青運村設展太原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李琦的葫蘆鏤空雕刻技藝作為展示項目之一,不少運動員、志愿者在比賽之余來學習體驗,他的小葫蘆掛件飾品也吸粉無數(shù)。2020年12月,李琦被太原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太原市第三屆晉陽工匠”。(作者 楊杰英 楊潤德 梁月仙)

關鍵詞: 葫蘆娃 雕藝師 李琦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