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這個皇帝,想做一件顯擺的事,竟給了宰相一壇珠寶封口!

時間:2022-03-16 12:29:24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官員追求政績,或為擺平"劣政"的負面影響,常常不惜血本,通過掏"封口費"來掃清輿論障礙。其實,這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千年以前的宋真宗搞所謂"封禪泰山"大典,就給自己的宰相王旦掏了一筆不菲的"封口費"。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20萬大軍南下,馬不停蹄,攻城掠地,兵臨澶州(今河南濮陽縣),直逼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在宰相寇準等人的極力主張下,宋真宗御駕親征,并登上澶州北城督戰(zhàn),頓時士氣大振,"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shù)十里,氣勢百倍"(《續(xù)資治通鑒》), 人人沖鋒陷陣,個個奮勇殺敵,遼軍受挫,擔心僵持下去于己不利,便與宋朝在澶州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史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締結(jié)后,邊境安寧無事,國內(nèi)一片繁榮,沾沾自喜的宋真宗便飄飄然起來。人一得意就會忘形,就會自我膨脹,就想搞出些大動靜,比如搞點政績工程表表功,搞些大型慶典顯顯擺等等,這是歷代帝王的通病,無非是想告訴老百姓,我是普天之下最英明的領(lǐng)袖!而下面那些擅長察顏觀色的大臣,往往對皇帝的心思洞若觀火,象副宰相王欽若,就對宋真宗的想法猜得個八九不離十。

遼軍攻打澶州時,王欽若是最張皇失措的大臣之一,他建議宋真宗遷都南逃,他算準了宋真宗害怕戰(zhàn)爭。只是,宋真宗拗不過宰相寇準那剛烈的脾氣,硬是被他逼到騎虎難下,最后不得不勉強親征。如今,王欽若又清楚地知道皇帝想鬧大動靜,只是苦于沒有合適的形式。于是,王欽若在皇帝耳邊嘀咕,說:"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zhèn)服四海,夸示外國"(《宋史?王旦傳》),動員宋真宗搞"封禪"大典。封禪,是我國古代帝王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大型典禮,然而,表面是祭拜天地,實際上卻是夸耀政績,自吹自擂,搞個人崇拜。試想,全民動員,全民參與,萬人空巷,山呼萬歲的場面,哪個皇帝不喜歡?尤其是宋真宗這種好大喜功愛搞"花架子"的皇帝。

關(guān)鍵詞: 澶淵之盟 今河南開封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