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落魄的趙匡胤,投靠王彥超卻被打發(fā)走,成為皇帝后如何處置他的?

時間:2022-03-17 20:22:3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歷史上的許多開國皇帝都有落魄的時候,他們都是在低谷期奮發(fā)圖強,才有了后來的成就,真正一帆風順的開國皇帝幾乎沒有。

趙匡胤就是從低谷走到巔峰的開國皇帝之一,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他也曾經落魄到走投無路,需要向人求助的地步。

而當時被他求助的對象正是其后來的臣子王彥超,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名字非常陌生,但他在趙匡胤的人生中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了皇帝就能復仇?

落魄時期的趙匡胤曾經想要投靠王彥超,以此來度過自己的艱難時期,但他卻只給了趙匡胤十貫錢就把他打發(fā)走了。

其實,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還是趙匡胤父親的戰(zhàn)友,這也是趙匡胤在遭遇艱難之時,會選擇向他求助的主要原因。

在選擇向他求助之時,趙匡胤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遭遇這樣的對待,但也正是因為他這樣對待趙匡胤,才有了趙匡胤之后的崛起,只能說,時也命也。

不過,盡管王彥超對落魄時期的趙匡胤表現地比較吝嗇,但是后來成為皇帝的趙匡胤卻沒有隨意地處置他。

因為人處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要思考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

當時已經成為皇帝的趙匡胤,不能夠表現出睚眥必報的性格特點,因為這會給他的皇帝職業(yè)生涯帶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

換句話說,就算當上皇帝,趙匡胤對王彥超的報復也不能在明面上進行,而且當著眾人的面,趙匡胤還必須表現出自己的大度和不計較。

不被看好的趙匡胤

其實除去趙匡胤的情緒因素之外,王彥超這個人的機智也是促使他在拒絕幫助趙匡胤之后,得以安享晚年的主要原因。

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他的祖先曾在唐朝為官。

在他很小的時候,趙匡胤的父親還是一個在朝廷為官,處于中等地位的武將。但是,在朝代更迭之際,政治官場極其不穩(wěn)定,趙家也因此陷入了家道中落的難關。

公元947年,趙匡胤21歲的時候,曾經富貴而閑適的官家子弟生活終于還是走向了末端。

年紀輕輕的趙匡胤就需要為全家的未來獨自踏上未知之路,而這時的他也才剛剛結婚不久。

身負重擔的趙匡胤在父親的安排之下,離開了生存已久的家園,他決定去投奔父親的好友,父親給他安排的第一個投奔之人是隨州刺史。

也是因為這位隨州刺史的原因,他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最終選擇離開了這個地方,重新去投奔了故事中的另外一個主人公,即王彥超。

當時的王彥超是復州防御使,趙匡胤在見到這位長輩之時,以為自己終于可以安穩(wěn)下來,因為這是父親所安排的可靠之人。

只是他并沒有想到在接待完自己之后,王彥超并沒有打算收留他這位曾經的長官之子。

這位曾經的下屬也有自己的原則,這位故交之子并沒有達到他的要求。

面對趙匡胤的到來,王彥超只是簡簡單單地請他吃了一頓飯,然后用幾吊錢把他打發(fā)走了。

這并不是因為王彥超本人無能為力。

事實上,在正史之中,王彥超官運亨通,在后周時期極為顯赫。

之所以不幫助趙匡胤,主要是因為他本人并不看好趙匡胤,作為一個依靠自己而仕途大好的官員,王彥超不屑于那種依靠長輩生存而不奮發(fā)圖強的人,而少年時期的趙匡胤恰恰屬于這一類。

雖然趙匡胤的成就令人艷羨,但是他年少時期的品行確實有缺失之處,過分依靠父親曾經的人脈混日子,就是致使他在投靠過程中不受王彥超歡迎的主要原因。

機智的回答

趙匡胤是在去到郭威的麾下之后,才逐漸地展示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并得以在周世宗柴榮死后,發(fā)動陳橋兵變成為了宋太祖。

成為皇帝之后的趙匡胤,也依然記著曾經不接納自己的王彥超。

不過,礙于身份地位的差別,趙匡胤并沒有第一時間就處理這個人。反而是找準一個機會,狀似隨意地問到了當年的事情,趙匡胤問王彥超,當年你為何不接納朕?

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這個問題就是一道真正的送命題。

王彥超作為弱勢一方,只能選擇用隱晦地討好來獲得活下去的機會,于是,他機智地說,潛水藏不住神龍,陛下沒有留在復州是天意,就是天意讓陛下成為皇帝。

聽得此話的趙匡胤十分高興,也就不再追究此事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聞弦知雅意的王彥超時??梢詼蚀_地領會到趙匡胤的意思,后來更是主動乞骸骨,用告老還鄉(xiāng)的手段留得了自己最后的體面。

最終,這位曾經拒絕過宋太祖的臣子,死于73歲,算得上是壽終正寢。

并且,在他死去之后,朝廷把他追封為了尚書令。

由此看來,趙匡胤雖然心中對他有著些許的不滿,但是這個人的聰明才智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這種不滿。

關鍵詞: 開國皇帝 主要原因 奮發(fā)圖強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