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唐太宗問將軍是不是想謀反?將軍聽完脫下戰(zhàn)袍,皇帝看后淚流滿面

時間:2022-03-19 08:53:2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伴君要謙卑,可別胡亂吹。進言須謹(jǐn)慎,不然準(zhǔn)倒霉。懷才不漏才,裝傻別自悲。聽君一席話,聽政把簾垂。"

從古至今無數(shù)臣子用他們的性命告訴了后人,什么叫"最是無情帝王家",什么叫"伴君如伴虎",還有什么叫"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不過這些話顯然只提醒到了同樣是臣子的臣子,倒是沒有讓任何一個帝王聽進耳朵里,出現(xiàn)了一種奇怪的單向繭房傳遞現(xiàn)象,所以輪到尉遲敬德做臣子的時候,也沒逃開李世民的這一出大戲。

尉遲敬德出生于565年的隋煬帝時期,剛開始他只是一個很簡單很單純的打鐵少年,但是隋煬帝暴政加上世家大族權(quán)勢過剩,分裂割據(jù)是頻頻發(fā)生,一直到末年時尉遲敬德是打不上鐵了,只能去參軍活命。這個人一旦參軍就是視死如歸,所以在戰(zhàn)場上顯得勇猛無比,竟然一路被提拔到了朝散大夫,雖然是個五品下,但作為平民已經(jīng)很好了。

公元617年他被劉武周"拐走",變成了反隋大軍的一員,但那時候除了反隋,最重要的還有和其他割據(jù)勢力搶占城池,瓜分隋朝,所以那時候他其實沒少跟著劉武周對抗李淵,尤其公元619年他與呂崇茂左右夾擊李淵的軍隊,雖然后來被李世民趕過來擊敗,但是唐軍和他的仇到底是結(jié)下了。不過尉遲敬德這個人很會順風(fēng)倒,為何這么說?

這就要說到公元620年了,劉武周總是跟唐軍打來打去,這一年被李世民逮住了,圍在柏壁城勢要討伐他,他就讓尉遲敬德和宋金剛?cè)ビ瓚?zhàn),不料宋金剛一戰(zhàn)敗就跑到了突厥,走得十分的突然和瀟灑,留下尉遲敬德很懵逼。那怎么辦?幸好李世民沒有直接打他,而是過來勸降,尉遲敬德居然也就這么投降了,成為了李世民的統(tǒng)軍。

從隋到反隋再到懟唐又到入唐,尉遲敬德完成得那叫一個流暢瀟灑和順其自然,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反抗,雖然后來證明他的選擇是對,但是卻也造成了他身份上的不純粹,一個不純粹的下屬,君王是很難相信的,所以當(dāng)尉遲敬德跟著李世民屢戰(zhàn)奇功,跟到后來李世民玄武門事變,看似深受寵信,但其實也頗受忌憚。

這種忌憚在看到尉遲敬德隨著官位越高,所作所為越發(fā)令人尷尬的時候達到了頂峰,當(dāng)時的尉遲敬德純樸忠厚,難免居功自偉,因為口無遮攔,和朝中的不少臣子都有點爭端,有時候不僅僅只是爭端,都有點暴怒無常的感覺,最明顯的就是一次宴會上,就只是因為有人坐在他上首,他就怒不可遏,李道宗勸解,他竟然把人家眼睛一拳打瞎了。

他這種性格在朝堂上必然會被人彈劾,之后果然有人說他要謀反,要是以前李世民可能看看就忘了,但是晚年的尉遲敬德真的是讓人很氣,他也不免多想幾分,害怕尉遲敬德以后越發(fā)不服管教,從而生出篡位之心,不過李世民不是隋文帝那種類型的人,沒有直接給人定死罪,還是把尉遲敬德先叫到了自己身邊,準(zhǔn)備試探一下。

于是他就問:"有人說你要造反,怎么回事?"然而尉遲敬德的表現(xiàn)出乎他的意料,他并沒有直接辯解,也沒有躲閃逃避,尉遲敬德只是一把將衣服脫掉了,指著上面的傷疤說:"這都是跟著你打仗留下的,一道道都是我的功勞,如今坐穩(wěn)了皇位,就急著過河拆橋了?"這番言論不可謂不直白,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然而他遇上的是一個好君王。

因為李世民不僅沒有生氣,他想到的還都是尉遲敬德跟著自己浴血奮戰(zhàn),幾次面臨生死危機的事情,因而感念他的忠誠,從那些明顯屬于污蔑的情緒中掙扎而出,竟然紅著眼睛就大哭了一場,還反過來安危尉遲敬德,叫他不要在意,從此就更是沒有說過這些造反不造反的話,尉遲敬德也領(lǐng)悟到自己確實過分了,所以消停了一陣就辭官了。

不得不說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的相處模式,堪稱君臣相處模式的典范,李世民之疑,疑而不爛,尉遲敬德之忠,忠而不腐。難怪前者能夠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而后者身份不純粹,還能"安享晚年"了。可見上位者還是要明察秋毫,不能偏聽偏信,而作為附屬,謙卑無私,低調(diào)而行,才是上上之道,職場同樣。

關(guān)鍵詞: 過河拆橋 雖然后來 在戰(zhàn)場上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zé)。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