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之亡,實亡于神宗!“萬歷三大征”直接拖垮了遲暮之年的明朝!

時間:2022-03-20 18:31:1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玄宗玉環(huán)千年傳唱,但"從此君王不早朝"不過笑談,但明朝確有一位"不早朝"的皇帝--明神宗,他既不是開國皇帝,也不是亡國之君,但卻逆轉明朝未來,可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啊!

明神宗慧心巧思,天賦異稟,為張居正一生最得意的學生,但神宗慮不及遠,又無雄才大略。統(tǒng)治明朝期間,有20多年的時間都不上朝,雖然當時的明神宗不上班,但他沒閑著,整日窮奢極侈,加重賦稅,在明神宗統(tǒng)治期間,百姓生活負擔極其沉重,門戶之禍,與國俱深。

長達二十年,神宗深居內(nèi)宮操控朝政,明朝體系依舊完好,多虧內(nèi)閣制度。而且從明神宗時期,宦官攝政,更是讓明朝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但明神宗還是干了點實事的,其中就包括萬歷三大征,可是萬歷三征在最后卻掏空了明朝的根基,讓明朝加速了滅亡的進程。

寧夏是當時明代邊陲的9大軍事要塞之一,其作用就是抵御蒙古。寧夏之役起因是明朝麾下的哱拜,哱拜本是是蒙古韃靼人,明朝嘉靖年因得罪酋長,然投靠明朝。當時蒙古派軍從寧夏各處出擊,一下子就占領了寧夏的大部分地區(qū),并且很快就靠近了黃河地區(qū),當時的蒙古叛軍還向明朝提出了要自立為王的要求。

當年由明朝自己修建的寧夏鎮(zhèn)的防御系統(tǒng),,卻將明朝軍隊阻攔在外,頓時間戰(zhàn)場進入了僵持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李如松被派遣到了前線。李如松決定主動出擊,水淹寧夏城,黃河水直接沖垮部分脆弱城墻,許多叛軍企圖坐船逃離,但還是被包圍,哱拜決定與李如松談判,最終無果,只能放手一搏,當時的明軍,后勤充足,而且有援軍支持,可圍困在城中的蒙古叛軍,早已彈盡糧絕,這背水一戰(zhàn),最后也以失敗告終,哱拜在城中自殺這一戰(zhàn),李如松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并且一戰(zhàn)成名。

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掌握日本大權,當即派出加藤清正等人,攻打朝鮮釜山,朝鮮國王常年沉迷酒色,政治腐敗,軍隊望風而逃,后逃到我國的東北地區(qū)。日軍直接攻陷朝鮮半島,見此朝鮮國王緊急向明朝請求,第一次請求明神宗同意了,并且緊急派出了援軍,但援軍數(shù)量本身較少,加之地形不熟,導致還未到達前線,就已死傷過半,之后明朝又派出宋應昌,李如松等人,率領4萬兵馬趕赴朝鮮于次年正月進攻平壤,平壤大捷。

在王京一戰(zhàn)上明軍和日軍戰(zhàn)成平手,雙方都吃了不少苦頭,日軍因長途遠征后勤供應不上,只能退縮到釜山地區(qū),見此狀況開始談判,當時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非常過分,要求以大同江為界,于是這一次談判宣告破裂。日軍第2次發(fā)動進攻,李如松已經(jīng)戰(zhàn)死,所以明神宗任命麻貴率領大軍趕赴前線,可是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形勢突然出現(xiàn)了逆轉,豐臣秀吉在前線身亡,日軍只能緊急撤兵明朝趁勝追擊日軍大敗,這一戰(zhàn)明朝獲得了勝利,但是明朝并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所以這一戰(zhàn)也就算是功過相抵。

播州之役是萬歷三大征中最后一場戰(zhàn)役,主戰(zhàn)場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當時土司叛亂,才發(fā)起播州之役。楊應龍是主要的發(fā)起者,楊應龍的祖先其實在這塊地區(qū)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家族,也祖祖輩輩的生活在這里,在當?shù)匾呀?jīng)進行了將近400年的統(tǒng)治,甚至超過一個王朝,一個在地方上統(tǒng)治了400年的家族,也可以想象到他們的勢力是極其龐大,相當于一個土皇帝的存在,可是當時明朝建立后要求其歸順明朝,還將他們分為當?shù)氐耐了?,到了萬歷14年的時候,楊應龍出任土司,這個時候,播州就開始逐漸逃離明朝的管制。楊義龍在當?shù)貫樗麨?,?jīng)常瞞著朝廷,屯兵屯糧,還修建了許多軍事要塞,其中就包括海龍堡。

楊應龍這個人野心很大,驕縱跋扈,為人相當?shù)年幒荽醵?,對四川地區(qū)虎視眈眈,想要占據(jù)整個四川,獨霸一方,而這個人的野心也非常大,竟然在家里設置了宦官,他的住所雕龍畫鳳極其奢華,楊應龍這個人狡詐多疑,所以得罪了多方勢力和很多人結怨,當時的播州就有許多人和他不對付。后來楊應龍公開叛變,他的兒子被押到了重慶作人質。

播州之役,明朝大獲全勝,也付出慘痛代價,朝鮮之役,平定豐臣秀吉不過派出了7萬人,而平定楊應龍一戰(zhàn)前前后后總共派了20萬人,由此也可以想到這場戰(zhàn)役可以算上一場險勝,明朝付出巨大的代價,物資和銀兩,當時明朝因為連年戰(zhàn)事早已經(jīng)羸弱不堪,播州之役更是掏空家底,《明史》載:"寧夏用兵,費帑金二百余萬。其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費帑金七百余萬。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征踵接,國用大匱"。于明神宗而言,這只不過是自己人生功勞簿上光輝的一筆,可是對于明朝來說,萬歷三大征,卻讓整個明朝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很多人怪崇禎皇帝是亡國之君,但其實崇禎皇帝的爺爺明神宗才是真正的亡國之君,《明史》評價其人:"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

參考資料:

[清]張廷玉等:《明史》

關鍵詞: 萬歷三大征 播州之役 豐臣秀吉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