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么擠下廉頗的位置,一代名將做錯了一點

時間:2022-03-31 18:57:30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廉頗不僅是趙國名將,更是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之前曾經跟齊國的戰(zhàn)爭中大獲全勝,也因此被趙王提拔重用。之后還經歷了數(shù)場戰(zhàn)役,所以作戰(zhàn)經驗十分豐富。相比較而言,趙括雖然熟讀兵書、熟悉用兵之道,但是從未上過戰(zhàn)場,只會紙上談兵,到了實際戰(zhàn)場,就不會變通。

下面分析趙王任用趙括的原因,因為經驗并非君主任用人才的唯一標準,比如姜子牙,只是一介匹夫,雖然熟讀兵書,但是之前從未上過戰(zhàn)場,只是聽聞很有才能才任用他。另外,趙括雖然沒有上過戰(zhàn)場,但是他的父親趙奢是戰(zhàn)國名將,他本人也熟讀兵書,是趙國的一大功臣,所以趙王愛屋及烏任用他,幻想他能出奇制勝。

在這場戰(zhàn)爭中,廉頗才采取的是防守的策略,雙方拖得時間時間久了,秦軍就會堅持不下去。就是因為秦軍堅持這么久都沒有打敗趙軍,所以秦軍就在趙軍中散步謠言說秦軍最忌憚趙括做秦軍首領。因為趙括是名將趙奢的兒子,趙奢在之前跟秦軍的戰(zhàn)爭中曾經打敗過秦軍。趙括從小就熟讀兵書,而且他是趙國王室子孫,趙王又急于求成,幻想趙括一定像他父親那樣驍勇善戰(zhàn),所以一定會取得勝利。

廉頗這一代名將其實也做錯了一點,它以為的認為戰(zhàn)爭拼的是時間和耐力,這樣一守就是三年,持續(xù)這么久,趙國國庫虧損、國力下降,眼看馬上就要抗不下去了,趙王也憂心如焚。尤其是糧食供應方面,秦國在西部地區(qū)有很多糧倉,而趙國當時因為國庫短缺,向其他國家借用糧草,人家不給。所以再這么耗下去肯定會很慘的。趙王就想著干脆轉守為攻,與秦軍拼上一拼,可能還有活路。而廉頗根本就沒這個意思,只是單純考慮軍事戰(zhàn)略方面,對于趙國的經濟承受能力考慮不周。

趙王選擇愿意主動進攻秦軍的趙括,成為了趙括的靠山,即便手下大臣都不同意,畢竟后面有趙王支撐,就有了長平之戰(zhàn)廉頗的位置被趙括擠下來的情況,而此時秦國軍隊最后更是換用了名將白起,趙國失敗已成定局。看了這篇文章,你們怎么認為呢?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并分享,感興趣的可以添加關注,謝謝大家。(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關鍵詞: 紙上談兵 急于求成 愛屋及烏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